最近,有朋友向我咨询,家里父母感觉身体不舒服,检查也没有什么问题,不知道这是为何。我建议朋友关注一下父母的心理健康。这是因为老年人的身体不适有可能是心理问题引发的。
我曾经接诊过一名68岁的老年女性患者,她连续两年晚上经常心慌胸闷,每次家人都拨打120送医,相关检查显示她身体很健康。我结合既往检查结果和心理量表结果,考虑其为老年抑郁,对症治疗后,躯体化症状逐渐消失。
焦虑症、抑郁症、失眠是老年人常见心理疾病。有些老年人受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障碍或情绪问题的影响,身体机能发生变化,表现为头痛、心悸、胸闷、胃痛、胃胀、尿频、尿急、躯体麻木、发凉、发热等不适,相应辅助检查却未发现与症状相关的躯体问题。还有些老年人因老年性痴呆或脑血管病,也会伴发精神障碍。
年龄增长、退休、子女离家、照顾孙辈、亲朋去世等都可能是老年人患心理疾病的直接原因或诱因,再加上身体机能的衰退、慢性疾病等让老人产生自卑、无价值感、不安全感等。这些感受是非老年群体所体会不到的。相对来说,老人越年轻,所面临的心理冲突越强烈,越容易出现不良情绪,如果得不到排解,就有可能成为心理问题。比如,老年人无法适应退休带来的变化,感到伤感,抱怨生活,不愿意与他人交流,这就要家人给予积极的支持、帮助和鼓励。如果持续情绪低落、自责或低落、自责的程度明显和现实不相符,超过一定的时间(一般为2周),应到专业医疗机构就诊,以排除抑郁发作等疾病。
预防与避免心理问题的出现是每个人一生都要学习的课程,老年人也不例外。持续提升心身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接触新事物,寻求积极的人生意义,能保证老年人有生之年身心健康、幸福生活。具体来说,老年人可安排好退休生活,参与社交活动并坚持运动,适应退休带来的改变;将生活重心转移到自身与伴侣上,不过度干涉子女生活;生命的消逝会唤起老人内心对死亡的恐惧和生命的留恋,其影响不容小觑,离婚、丧偶对老年人犹如“心灵地震”,如果老人无法自我纾解压力,家人应给予帮助。
有统计显示,老年人出现心理问题后,最想向子女倾诉,而且门诊上也多为子女陪伴老人就诊。对于已出现心理问题的老年人,子女应给予老人帮助,尊重生命,看到老人曾为社会作出的贡献;尽可能地让老人与其他生命(人、宠物、植物)进行互动,让老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相信可塑性,终身学习激发生命活力,子女要多给老人学习新东西的机会,耐心回答老年人提问;创造参与机会,不能单单迎合老年人的心理需求,还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文化和理念,倡导积极参与的生活状态。总之,子女和亲人多陪伴老年人,多与老年人深入沟通交流,及时了解并满足老年人的各种心理需求,积极帮助老年人发泄内心的不良情绪,这些都是提高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的基石。(访谈专家:杨明健 ;记者:鞠圣娇)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