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是重阳节,对老年人的关怀话题再次引起人们关注。当天,记者走访省城多家医院发现,对许多老年患者来说,平日里能给他们精神慰藉的往往不是亲人,而是护工。
护工与老年患者待的时间长
在昌大二附院康复科,赖永耕老人正被护工刘大姐用轮椅推去电梯口散心。赖永耕老人今年75岁,因为中风住进了医院。
“我有3个小孩,工作都很忙。老伴今年也75岁,身体不好,没办法长时间照顾我,平时多数时间还是和护工在一起。”说起护工刘大姐,赖永耕老人很满意,“她很负责任,就像朋友一样。”
刘大姐坦言,赖永耕老人因为中风曾经辗转多家医院治疗,前段时间,眼看可以走几步路了,老人一心急,心脏又出了问题,结果又住进了医院。“平时我经常开导他,他心情也好一些。”
在省中医院住院部9楼肺病科,陪伴在老年患者身边的也多是护工。“这是个老现象了,子女没时间,老伴没精力,只能靠护工照料生活。”省中医院肺病科护士周世妹说。
非亲人心理疏导有时难奏效
其实,老年患者内心深处都渴望亲人的陪伴,但大多数时间他们只能选择与护工聊聊天。周世妹告诉记者,有些久病老年人会出现焦虑或抑郁。
昌大二附院康复科护士周亚薇上个月就曾经历惊险一幕:她和同事一起救下了一名想跳楼的老年病人。说起对病人的心理护理,周亚薇有些无奈,“有些年纪大的病人心理上对护士有抵触,认为我们始终是外人,不了解他们的家事,不会对我们敞开心扉。”
还有护工告诉记者,并不是所有的老年患者都“好说话”,有些心理负担很重的老年患者跟护工也不愿多说什么,他们有事情还是想和亲人说。
子女应该多抽时间陪陪父母
对于一些护士、护工提到的劝导老年患者有时不奏效的问题,华东交大心理咨询中心主任舒曼表示理解。“这更多并不是方式、方法上的问题,是由血缘关系天然决定的,护士、护工也许能给予一定关怀,但对老年人心理上最高境界的支持依旧是有血缘关系的亲人给予的。”
舒曼也坦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和年轻人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加,住院老年患者的生活状态目前已经形成一种固定的模式,即子女亲属给予物质上的支持,护工给予生活上的护理,但对老年患者心理上的支持还很不够。舒曼直言,其实有时“忙”也是一些人不去医院看望父母的借口,只是说明看望父母并没有在他们心中摆在最重要的位置。
“如果是自己的小孩生病,许多人再忙也还是会抽出时间陪在身边。”舒曼呼吁子女在价值排序中应该把照看父母一项提前。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