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据2013年卫生部门调查数据表明,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已处在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其中重度精神病人大约有1600万人。超过90%的心理障碍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精神病患者当中抑郁症患者所占比例最大,孕产妇最容易受到抑郁症困扰,而长期抑郁需要警惕自杀冲动。此外,失眠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已成为时下都市人最常见的另外三大心理疾患。专家表示,并非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很可怕,轻微的心理疾病其实是不用住院治疗的;同时,心理障碍也是可以预防的。专家建议人们工作、生活张弛有度,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在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常与好友、家人交流,以免走入心灵的死胡同。
今年10月10日是第22个世界精神卫生日,记者从2013年卫生部门调查数据中了解,中国各类精神疾病患者人数在1亿人以上,有72.3%的人群尚不知晓自己处在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等各类精神心理疾病中,其中重度精神病人大约有1600万人。更让人惊讶的是,超过90%的心理障碍患者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甚至不知道自己已经患病。
世界卫生组织《2001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全世界共有约4.5亿各类精神病和脑类疾病患者,每4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的某个时段产生某种精神障碍,精神卫生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世界精神卫生日是由世界精神病学协会在1992年发起,旨在提高政府部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对精神卫生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普及精神卫生知识。今年的主题是“发展事业、规范服务、维护权益”。
中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发现率已达2.62‰,有10%可能出现肇祸肇事行为
截至2013年3月,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已经覆盖了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226个市州,管理了353.8万重性精神疾患。按照全国平均水平,患者发现率已达到2.62‰。中国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宣传司副司长邓海华10月10日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表示。
邓海华称,根据1993年全国精神疾病流行病学的调查结果,中国15岁以上的人口中精神疾患患病率是13.47‰,其中精神分裂症为主的重症精神疾病的患病率9.66‰。研究表明,人群中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一般稳定在5‰左右,如果不能及时发现患者进行有效治疗和管理,有10%的重性精神疾患可能出现肇祸、肇事的行为。
抑郁症是最普遍的精神病,孕产妇最容易受到抑郁症困扰
据了解,精神病患者当中抑郁症患者所占比例最大,抑郁症是我国最普遍的精神病病种之一,我国抑郁症发病率在3%到5%。专家表示,抑郁是一种负性情绪障碍,它是指人们的情绪在某些因素的影响下,较长时间进入一种持续而严重低落的境地,无法正常生活和工作的状态。核心症状群包括:情绪低落、持续性疲乏、动力缺乏等,最常见的抑郁症状如抑郁、沮丧、心境低落、持续性疲乏、没有精力、疲倦、睡眠中断或减少、情绪化、时常哭泣、焦虑、紧张、不安、动力缺乏等。
孕期抑郁产后也易抑郁,孕妇太抑郁会影响胎儿发育。美国首都华盛顿近日发生一女子驾车冲击白宫路障并在国会附近遭击毙事件,警方调查她的肇事动机后发现,这名女子患有产后抑郁,还曾住院。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袁勇贵提出,这位美国女子是典型的抑郁症患者的扩大性自杀,由于伤及无辜的可能性大,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专家介绍,女性怀孕期间荷尔蒙雌激素和黄体酮增长10倍,分娩后荷尔蒙水平在72小时内迅速达到以前水平。这种激素的剧烈变化,加上初为人母的角色变化等原因,会导致50%~70%的产妇出现反应性的抑郁。这些产妇常表现为哭泣、易激怒、疲乏等,不管症状是轻是重,延续时间是短是长,都会对孕妇的健康、家庭特别是亲子关系带来负面影响。
另外,孕妇也会遭受抑郁症的困扰,她们刚开始有可能是不典型症状,比如仅食欲增加、体重增加、嗜睡、性欲亢进等。但如果焦虑情绪未得到及时控制,将会出现失眠、食欲不振、性欲减退、情绪低落、消瘦,甚至出现想自杀的念头等。而孕妇太抑郁还会影响胎儿发育。目前已有研究发现孕妇的抑郁症状和婴儿早产、出生体重低、头围小有关。很多患病孕妇怕会影响到孩子生长发育往往会拒绝治疗,这将使她们面临很大的风险,而怀孕期间出现抑郁的女性更易出现产后抑郁症。
专家提醒,抑郁症“偏爱”以下人群:1.怀孕、流产、分娩后、更年期等特殊阶段,是抑郁症的高发期。2.有遗传相关性的人群。如父母双方中一方患抑郁症,其子女抑郁症的患病率为25%。3.处于人生的青春期、更年期、老年期阶段的人群。4.人际关系不良、离婚、分居、独居的人群。5.处于高度压力、激烈竞争中的人群。6.处于应激状态的人群。如某些社会事件、天灾人祸的受害者等。
长期抑郁需要警惕自杀冲动。抑郁症常见症状有唉声叹气、闷闷不乐、主动言语少、思维闭塞、反应迟钝、记忆力减退、心情压抑、悲观厌世、绝望等,严重的还有自残、自杀念头或行为。重庆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神经内科心理专家戴光明教授指出,抑郁症患者是自杀的高危人群。“心理调查中发现,有三分之一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甚至有10%以上的人有过自杀行为。因此,一旦发现自己可能患上抑郁症,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在专家的指导下,正确用药才安全。”此外,戴光明教授建议,抑郁症患者身边的亲朋好友,也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患者,对其进行积极引导,方可助其走出抑郁的阴影,重见生命的阳光。
袁勇贵表示,抑郁症是常见病,也是完全可治的病。如果全社会高度重视心理卫生,对重点人员进行心理干预,家庭成员的相互关爱,出现心理危机时的心理卫生介入,处理事件时的全面考虑,都可以减少悲剧事件的发生。
失眠、焦虑、强迫是都市人高发的另三大“心病”
除了抑郁症,随着工作和生活压力的加大,失眠症、焦虑症和强迫症已成为时下都市人就诊时最常咨询的另外三大心理疾患。针对不同的心理疾患,戴光明教授提供了不同的建议。
失眠三周以上要看医生。戴光明教授介绍,失眠通常指患者对睡眠时间或质量不满足,并且影响白天生活、工作的一种主观体验。虽然很多人饱受失眠之苦,但是大部分失眠患者并没有因此去就医。70%的失眠患者从没有服用过药物或采取其他方法改善睡眠。在此,戴教授提醒失眠人群,失眠持续超过3周,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发展成慢性失眠症,一定要趁早到医院就诊,此举不但有助于改善睡眠症状,也能防止长期失眠可能导致焦虑症、抑郁症等多种疾病。
焦虑症患者应勇于面对生活现状。“最新研究表明焦虑症使男性容易患上心脏病、心律失常以及其他一些威胁生命的疾病,焦虑还会使女性衰老加快,寿命缩短。”戴教授称,患者若产生了焦虑情绪,应正视事实,不要回避,提醒自己放慢步伐,反思自己的生活方式与生活处境,并积极主动求助于专业医疗机构,及时帮助自己尽快从焦虑中走出来。
强迫症要善于自我减压。戴光明教授介绍,现代都市白领,工作压力大、竞争激烈,在这种环境下,内心急躁、脆弱、自制力差、个性偏执的人或完美主义人格的人很容易产生强迫心理,从而引发强迫症。其中完美主义人格者表现尤为突出,往往过度强迫自己达到自己的目标,但总是在现实与目标的差距中挣扎。得了强迫症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患者能否勇敢理智地面对它、战胜它,及时到专业医疗机构治疗,早日摆脱痛苦。
心理专家均提示,并非所有的精神疾病都很可怕,轻微的心理疾病其实是不用住院治疗的。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出现心理问题,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出现焦虑、抑郁、狂躁等情绪,自己无法排解时一定不要讳疾忌医,应该积极到医院就诊,让情绪回归健康轨道。
同时,心理障碍也是可以预防的。专家表示,在快节奏、高压力的现代生活中,每个人都应该合理安排时间,工作、生活张弛有度,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与此同时,在人际关系和家庭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时常与好友、家人交流,以免走入心灵的死胡同。(本报记者 项丹平)
北京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已达92.1%
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之际,记者从北京市卫生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30日,北京市全市登记在档的精神障碍患者为7.2万人,其中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病、分裂情感性障碍、双相(情感)障碍、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等在档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3万人。据了解,2012年,北京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已达92.1%。
据北京市卫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北京市在精神障碍的诊断、治疗、住院、出院环节都是严格依照《精神卫生法》的法定程序开展的,是以精神健康状况为依据,由精神科执业医师按照精神障碍诊断标准做出。
记者还从北京市卫生局妇幼与精神卫生处了解到,北京市各级各类精神卫生专业机构严格依照《精神卫生法》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工作规范要求,开展疾病诊断治疗、随访评估、分类管理和康复等工作。在知情同意基础上,由基层卫生服务机构每年为在档管理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包括1次免费健康体检和4次随访评估,并进行康复指导。此外,北京市正在完善门诊提供免费基本药品治疗严重精神障碍的制度,以进一步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效治疗率。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