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猝死”、“过劳死”成了这些年的常见词,尤其是冬天,发生的几率更大。难道真的毫无征兆吗?
答:每当名人因健康问题突然出事后,媒体效应会使一批人到医院查病,但新闻凉下去了,大家对自己的关注也就过去了。实际上,多数人有病不是突然发生的,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例如在急性心肌梗死前,早就已经有一些前兆症状(如胸闷、乏力)以及某些高危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
2.平时血压偏高,甚至临近140/90mmHg的人,是不是更容易患心肌梗死?
答:根据专业标准,如果血压达到140/90mmHg已经异常了,即可以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是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心血管病已经处于高危了。收缩压在120mmHg到140mmHg之间,专业上称为”高血压正常高值”,可以说是接近高血压病了,或者是高血压病的高危患者了,但不一定是心脏病(如心肌梗死)的高危患者。而且,血压140/90mmHg是一人群统计学数据的界值,有些人平时血压就一直是90/60mmHg,这样的人如果收缩压达到了120mmHg,对于该本人来说可能就也是血压升高了,因为基础血压有差别,有个体化问题。
3.那么,什么人属于心血管病的高危人群呢?
答:非专业人员理解的高危是某项指标快达到临界高值了。而专业人员说的心血管病高危,是指该个体未来10年患有心血管病的危险程度(分为低危、中危和高危),这种危险程度往往不只是一个危险因素引起,更多人是多种危险因素叠加造成的结果。心肌梗死的原因现在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些危险因素与这个病的发病有关。比如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吸烟、有心脏病家族史、肥胖、少食蔬菜和水果、少运动、精神压力大等危险因素,被视为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有关,且危险因素越多,发病几率越大。所以,心血管疾病是由多个危险因素的聚积,构成总的危险因素所造成的。看一个人的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是看十年内发生脑卒中、心肌梗死的危险性几率。如果小于10%叫低危,大于20%叫高危。所以,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不只看血压,而是要看各种危险因素。但仅一项也可以造成高危,比如收缩压超过180mmHg了;或者其他指标都正常,就糖尿病一项,也都是心脏病高危。因为每个危险因素本身还有自己的分层:高危、中危、低危。然后几个因素加起来还有分层。
4.现在的中年人都挺累的,面临家庭和工作的双重压力,有什么简便的方法,让中年人更早发现危险隐患吗?
答:可以上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信息网,将自己具体情况输入计算界面,由计算机帮你做总体危险评估。实际上,如果想及早发现自己的健康隐患,就应该找医疗机构,由医生来给做咨询和评估,既方便又准确。经常听说有人血压150mmHg了,还不吃药;或者乱检查,做CT、做磁共振,要么做造影,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甚至有些非专科医生也不知该对这些症状不明显的人做哪些排查,所以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学分会邀请专家,参照国内外相关指南,制定了《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这个共识就是针对18岁以上,没有诊断为心脏病、脑血管病,但可能处于一定危险程度之中,或自己感到有可能有危险,比如父母就有心脏病,自己又吸烟、肥胖,该共识指导医生如何科学规范早期发现心脏病。
5.吸烟和肥胖就需要找医生去评估心血管病的危险等级?这样的人很多呀!还有哪些问题,预示着心血管、脑血管容易突发危险?
答:现在最麻烦的是很多人没有这种意识,自己身处多种危险因素之中还不知情,没有任何预防措施,一旦病发就可能要命。
自己考虑是否要去做专业检查,第一是年龄,一般女士超过50岁或停经后;男性超过40岁的;第二家庭中父母曾有过心血管、脑血管、糖尿病;单亲患病的好些,双亲都有就更危险。年龄、性别、家庭史这三个叫不可控因素。占了这三项就已经危险了,虽不一定是高危,但就应该找专业人员来咨询了。如果除此外还有其他因素,比如高血压、血糖高了,或者是发胖、吸烟、血脂和胆固醇也高了,再有就是平时不运动,精神压力比较大,平时偏食不吃蔬菜和水果,这8项叫可控危险因素,只要有一个,即使没有前三个不可控危险因素,也应该找医生评价一下。但不一定要到心血管科专业门诊,因为你还没有心血管病嘛。建议还是到专业的、有医院背景的体检中心来做心血管病的专项体检。
6.那么,您所说的心血管的专项体检是怎么查呢?
答:就像《无症状成年人心血管病危险评估中国专家共识》中规范的那样,首先做咨询,问家族史、年龄、饮食习惯、精神压力等8大危险因素和三大不可控因素,都要问一遍,通过填表进行专业角度的危险性评价。如果是低危,今后每一年复查一次即可,也不需要到医院看病。
如果是中危,有些人就要围绕着心血管的体检做专项检查了,比如做运动心电图、心脏超声、检查颈动脉是否有斑块,再化验一些指标,比如C-反应蛋白、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等,都是近年来心血管病的“新型”危险评估指标。人的血管遍布全身,一般是一个地方有斑块,全身至少有50处有斑块。就像水管中的水垢不会只在一个地方形成,会在许多地方产生。颈动脉这个部位通过研究证明与心脏病和脑卒中的相关性很高。有斑块不一定100%会发生心脑血管疾病,但危险性大增。
如果是高危了,比如什么病都没有,就糖尿病一个,也算是高危。糖尿病是心血管病的等危症,就相当于得了心脏病,世界范围都这么评估。高危人群除了应该做运动心电图蹬车试验来发现有没有心脏病,也可以戴一个24小时的HOTLER监测一下。有条件的应该做多排冠脉CT,就是从静脉注射一药物,做增强CT检查。如果查出来有问题,就要找心血管医生看病了。
体检医生会给你指定下一步的方案,有人需要半年复查一次,有人需要三个月复查一次,复查的内容个体情况也不一样。同时,告诉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预防心血管疾病,比如少吃盐,多吃五谷杂粮,每天做什么样的运动,有些人还需要服用药物等等。到期后,再来做一次评价,这就是对心血管进行健康管理,如同长期保养车辆的概念一样。
在我们通过一年多的健康管理实践中,发现有些人即使对于自己健康和疾病危险性的意识提高了,但行为跟不上。工作一忙,回家不想动;有些人得了心脏病后不吸烟了,但过了两三个月又复吸了,习惯不好改。
7. 那么,做心血管的专项体检,收费大概多少呢?
答:一次心血管的专项体检大概3000-5000元左右。专项体检以后,还需要定期跟踪,叫做心血管健康管理。健康管理主要是以健康咨询为主,督导受检者改变不良的饮食和生活习惯,比如戒烟限酒、少吃盐、多运动、减体重等,定期复查异常指标,比如血压、血糖、血脂等,但有些项目不需要重复检查,比如冠脉CT,可能两年、三年、甚至五年才做一次。
8.医院的体检中心,会不会高估了心脏病危险,前店后厂做支架呢?
答:任何体检中心都只是做体检和筛查疾病,不会给你下明确的诊断和治疗开药,不会说你是心肌梗死,要做支架。而且,即使检查出问题,你去哪个医院做进一步治疗,选择权完全在你,医院的体检中心也不会强制你去本院做什么。
9.体检医生为何总是把确定诊断留给医院的专科医生?
答:诊断不能单靠某个指标,不是做个红外线透视、或者超声、或者钼靶就能确定是不是乳腺癌,也不是仅仅依靠心电图和超声波就明确为冠心病。因为,体检中心是分科检查,不同的项目在不同的科室由不同的医生进行检查,最后再有总检医生汇总所有结果下最终的体检结论。不像去专科门诊看病,有一位医生自始至终的给你看病,最终会给你确定诊断并处方开药。另外,体检中的分段检查,一般就看分项的数据指标,超了标准指标就都视为异常,至于进一步判断,需要综合各方面因素,包括以前的健康情况、疾病资料和家族史等。所以,仅就体检现状,才会建议你到医院看医生。体检不是看病,只是筛查,筛子是粗的。
10.癌症也是中年人最怕、最想及早发现并预防的。是不是抽血做肿瘤标志物检查就可以排查出来呢?
答:防癌体检也是先做咨询、检查和评估,再进行分层管理。因为女性和男性所患的癌症不一样,胃肠和肺脏癌症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每种癌的筛查都有不同的程序。
肿瘤标志物检查只是一个参考信息。有些癌症患者已经到了很重的程度,可标志物化验并不高;有些人根本没有癌症,检出的结果可能较高。因为这些肿瘤标志物没有针对性,只是针对某些癌的指标之一。有时患有炎症、喝了酒、运动后,甚至睡眠不好等都会影响结果。防癌检查主要是根据超声、X线、CT和胃肠镜等来判断。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