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老人健忘是疾病预兆
文章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日期:2014-03-04
作者: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央视春晚小品《扶不扶》影射了一类社会现象,在给人们带来欢笑的同时,也给人们心中留下几许纠结。众多的“危难扶老”案例有些让人难辨真伪,但如果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去探索也许能有所启发。

  东方今报记者 邢鹏举

  【专家档案】

  张晓曼,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二病区主任,主任医师。

  从事医疗工作数十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擅长治疗各种疑难复杂的脑血管病,尤其在痴呆及各种脑器质性病变伴发的情绪障碍及精神障碍方面有独到的治疗经验。特在其科室主持设立了记忆障碍门诊。现担任河南省睡眠学会副主任委员、河南省脑血管病研究会中医脑病学组副主任委员、河南省医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脑血管病防控委员会常委等。

  【现状】 高龄老人中健忘普遍存在

  作为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兼神经内科二病区主任,张晓曼在工作中经常会接诊一些老年认知功能障碍患者。

  据调查的案例显示,高龄老人往往会忘记刚刚决定要做的事情,忘记带随身物品或是否锁门,以及刚刚说过的话或发生过的事情。部分老人会出现性格异常,变得躁动易怒,语言减少;还有的老人会丧失对环境与事件的抽象思维与判断能力,时间与空间辨别力差。

  在应激情况下,患者的情绪高度紧张,就难免出现对刚刚发生的事情记忆错误或缺失,小品中的老太太有可能是在突然摔倒之后产生短暂的近事记忆缺失,在当时场景设置的前提下,错误地判断,把帮助自己的好心人,误认为是撞自己的人。这就是一些老人在摔倒之后误判“肇事者”的重要原因。

  不愉快的“扶老人”事件中,有的当事老人可能真的是因为摔蒙了,出现了记忆、判断和行为的错乱,引起了误会所致。

  【危害】 近事记忆障碍是痴呆前兆

  张晓曼介绍,医学研究中把没有达到痴呆诊断标准的认知功能障碍称为“轻度认知损害”,也就是指一些老年人存在主观的、客观的记忆或其他认知功能减退,但日常生活功能基本保留的情况。

  轻度认知损害是正常衰老和轻度痴呆之间的过渡状态,是各种原因导致的痴呆发生发展过程的早期阶段,如老年痴呆和血管性痴呆患者等,在病程的最早期都经历了轻度认知损害过程。

  《扶不扶》小品中的老人虽然能自己去跳广场舞,但这并不代表她就是认知功能完全正常的老人,结合小品中完整的故事情节,或许老太太应该是属于轻度认知损害患者。从医学的角度分析,高龄老人在应激状态下头脑变“蒙”,有其合力的生理反应。

  从医学研究发现,处于认知功能障碍这个进程中的老年人,虽然能看似正常地完成已经熟练的日常生活行为,如买菜、做饭、跳广场舞等等,但实际上这些老人已经出现记忆、情绪、行为等方面的异常,而且往往都是以近事记忆障碍为最突出表现。

  【应对】

  祛除基础疾病多参加集体活动

  研究表明,错误的认知实际上是源于老人认知功能的损害,轻度认知障碍是痴呆的高危人群,符合轻度认知障碍诊断的患者中约有44%的患者会在3年后转化为老年痴呆。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痴呆的患病率与年龄密切相关,在65岁及以上人群中,年龄平均每增加6.1岁,患病率便升高1倍,80岁及以上人群中痴呆患病率达到17.02%。

  目前,由阿尔茨海默氏病引发的痴呆占老年痴呆患者的60%以上,由中风、糖尿病等引发的血管性痴呆占30%,其他原因所致的占10%左右。

  张晓曼提醒,加强有效的预防,就必须对血压、血糖、血脂等脑血管病高危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还应适度合理锻炼、参加社会活动、学习新的知识技能、适度的娱乐活动等,以助大脑保持活力,从而使老人远离痴呆。家庭和睦、压力减低、心情愉悦等对于防止老年人认知功能损害或恶化也有明确的积极意义。

  提高了对老年人认知功能障碍的认识,我们就能够部分理解一些善良的老人为什么在突发事件中出现完全混乱的判断—或许他们只是有病了。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