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专家呼吁构筑老年人精神赡养系统工程
文章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日期:2014-04-28
作者: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总以为父母像家里的老房子,你不去关心,不去想,它就风里雨里地在那儿,只要你想回去,它就在那儿随时迎接你。但你可曾想过,老房子是不是结实?需不需要保护?你可曾想过,有一天老房子也会塌的。”最近热播电视剧《老有所依》里的台词,深深触动无数观众的心扉。

  据2013年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发布的《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显示,2013年我国老龄人口突破2亿大关,其中“空巢老人”规模继续上升,突破1亿大关。人口老龄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们每个人都会逐渐老去。学者表示,随着社会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在精神方面的需求日益突出,加强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和人文关怀显得尤为迫切。

  老年人更在意有人关心、关注

  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就是对老年人尊严的肯定、对老年人生存状况的关怀。

  近年来,在一些城市小区附近或老年人晨练的地方,经常会有人打着“健康讲座”、“免费理疗”的幌子销售医疗器械。不少老年人免费体验后购买了医疗器械,而等到发现所买器械根本无效时,对方却早已不见踪影。对此,南京师范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黄润龙分析认为,缺失精神赡养和人文关怀,是导致老年人频频上当受骗的重要原因。尽管商家动机不纯,但有的年轻推销员一口一个“爸爸妈妈”叫着,老人们被哄得很开心。对老年人来说,他们更在意的是有人关心、关注、重视他们。甚至在有些地方,执法人员取缔这种“健康讲座”时,老年人居然挺身而出,为其说好话。

  “现在很多子女将赡养老人理解为狭义的生活照料与医疗照料,忽视了老年人的精神赡养层面。”黄润龙表示,赡养人在履行物质赡养的同时,还应关注老年人的心理需求和精神需求,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使被赡养人在感情和心理上得到慰藉,愉悦地安享晚年。

  随着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经济上具备自我养老能力的老年人已越来越多。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穆光宗表示,在经济保障或者物质供养方面,不少老年人完全可以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满足需求,但精神方面的需求却是普遍和强烈的,“因为它关涉代际关系和人际关系,关涉亲情和友情,老年人很难完全凭借自身的力量来满足这种需求”。

  精神赡养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维度

  “空巢老人”问题日益凸显是我国人口老龄化面临的严峻挑战。据调查,目前我国约有1/3的老年家庭出现“空巢”现象,将来“空巢”率将会更高。

  “出门一把锁,进门一盏灯”是“空巢老人”生活的真实写照。穆光宗表示,时代发展使老年人的精神需求更加突出,在“空巢老人”身上常常可以看到落寞寡合的神情和了无生趣的举止。

  曾有媒体报道,72岁的老人叶福楚独自住在武汉市一处160平方米的房子里,但是他却想把空余房间免费租出去,至于原因,老人说,只是想要个人陪他说说话。黄润龙表示,叶福楚老人实际上是希望以免费租房来换得陌生人对自己的“精神陪伴”。老年人年龄越大,被照顾的要求就越高,而“空巢老人”子女不在身边,更容易形成抑郁症、焦虑症、孤独症等。

  2013年7月1日,新修改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正式施行,其中第18条第2款规定“(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学者认为,将“常回家看看”入法,既强调了伦理道德的正义性,又为司法实践提供了依据,体现了法的善意和对老年人的人文关怀。

  同时,也有学者质疑该条款在具体司法实践中的可行性。江南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浦纯钰认为,“常回家看看”民事判决面临诸多困境,需要在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立法的基础之上,对看望时间、次数以及违反规定的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使司法实践有法可依。“精神赡养是老年人权益保障的重要维度,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的实现主要依靠代际间情感的维系及赡养人的道德自律,法律的介入是补充性、被动性的,它扮演着最后屏障的角色。”浦纯钰说。

  精神赡养是一个“系统工程”

  对于如何推进对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浦纯钰表示,当前最为迫切的任务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孝亲伦理观念,倡导家庭和谐;一是完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制度,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缓解家庭养老的压力。

  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曾经表示,老年人的精神赡养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立体的、多层次的措施,比如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更多的专业养老机构等,而不仅仅是一个硬性的规定。

  广东人口学会副秘书长阎志强则对此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首先,明确、强化、落实政府责任,国家在老年人权益维护上要进行顶层设计,包括法律完善、配套法律法规的修订、合理划分地方政府职责。其次,在社会层面,企业的社会责任中应突出爱老内容,同时鼓励民间社会组织积极开展慈善活动。最后,针对家庭代际联系的长久性和不确定性,将习俗和契约并重,平衡两代或三代的情感和利益关系。

  对农村留守老人精神需求关注不够是当前加强老年人精神赡养的薄弱环节。对此,复旦大学人口研究所教授任远建议:一方面,为老人服务的社工组织和志愿者要深入农村帮扶留守老人;另一方面,当地政府要积极组织农村留守老人开展文体娱乐活动,引导、鼓励留守老人走出家门参与社会活动以丰富精神生活。此外,外出打工子女更要经常与老人通电话,尽可能多回家看看,以排除老人的孤独感、心理压力及其他消极情绪。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