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养生要养“藏”
在中医理论中,“冬至”是很重要的时节。曹田梅解释说,冬“至”意味着寒气已到极致,虽然人们感觉寒冷才刚开始,但根据中医养生的阴阳平衡理论,事物“物极必反、盛久必衰”,因此当冷到极致、阴气盛极的时候,阳气已经开始萌生了。“这是有道理的,如同‘危’中有‘机’,困难往往孕育着希望,事物到了最旺盛的同时却也孕育着衰竭的开始。”
曹田梅认为,中医养生看似极复杂但也极简单,它的一个基本原则是:阴阳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消长。因此四季养生不同,在春天要养“生”,夏天要养“长”,秋天要养“收”,冬季要养“藏”。为何冬季养“藏”呢?她认为:“阴阳总是处于此消彼长的过程中。现代人认为身体机能一直保持单方面的旺盛就是好的,其实在中医看来,有弛有张,才能保持肌体的活力,由于人体在夏季活力充足,到了冬季,活力就要‘藏’,就像打太极拳,这一拳打出去,如果你没有收的动作,下一个动作就打不出去。”因此冬季一定要“收藏”阳气、含而不露,使肌体有弛有张,这样才最有利养生。
《黄帝内经》是所有中医的基础,曹田梅特别提到其中这样一段话:“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阳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者,逆之则伤肾,春为萎厥,奉生者少。”简单说来,冬天不要扰乱人体阳气,越“藏”越好,要早睡晚起,身体处于静息的状态,这样在来年春天才能达到养生的作用。
早睡晚起顾护阳气
由于生活节奏快,很多深圳人一年四季都处于同一个节律,紧张、忙碌、快速,四季的起居作息也基本一样。“事实上,身体节律是处于循环的状态,松弛下来再紧张,这是养生最精髓的东西。因此现代人不要把身体总是调节在同一个节律上。过去农人顺应四时,春耕秋收,冬天农闲就休息少动,这是被动养生,却对身体很有好处。”
虽然现代人到了冬季无法像过去农人那样“歇下来”,但也要注意调整作息时间。曹田梅建议,冬季是顾护阳气的最佳时机,要多休息,把睡眠时间适当提前,早上不要起太早,也不要安排太多的户外活动,运动时避免大汗淋漓。此外还要注意保暖,如果穿着过于单薄或者运动量太大导致浑身大汗,都容易泄阳气,是很不好的做法。
泡脚时避免出大汗
冬季天冷,很多人喜欢睡觉前泡脚,曹田梅指出,这也是护阳气的好方法,但要注意避免全身大汗,因为人的皮肤腠理在夏季开泄、冬季闭藏,就是为了适应冬季的环境、不要外泄阳气,出大汗让全身皮肤过分开泄,寒气很容易侵入人体。所以泡脚的温度和时间都要适度。如果泡脚后再按摩脚心的涌泉穴,则更好,可以起到固肾的作用。
冬至开始数九,现在不少医院在三九寒盛之时开展天灸(即三九灸),曹田梅说,天灸可以辅助虚寒体质的人祛寒,对鼻炎、支气管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和寒性痛经等患者效果很好。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