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说是药三分毒,药物对人体有一定的毒副作用,而肝脏是进行药物转化和代谢的是重要器官之一,药物进入人体后,几乎都要在肝脏内以氧化,还原,分解,结合等方式进行代谢。很多人相当依赖药物,但动不动就吃药,会对肝脏造成极大负荷,甚至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损害。
下列用药肝脏患者应慎用或忌用:
1、解热镇痛抗炎药:如阿期匹林、非那西丁、扑热息痛、消炎痛、保泰松、抗炎松、水杨酸钠等。
2、镇静催眼药:如巴比妥类的苯巴比妥、戊巴比妥钠;非巴比妥类的水合氯醛、副醛等。
3、抗生素及磺胺类药:如红霉素、新生霉素、金霉素、灰黄霉素、氯霉素、先锋霉素、磺胺嘧啶、磺胺甲氧嗪等。
4、抗结核药:如异烟肼、利福平,对氨水杨酸钠,乙硫异烟胺、环丝氨酸等。
5、抗寄生虫药:如氯喹、卡巴胂,吡喹酮等。
6、利尿药:如双氢克尿塞、环戊噻嗪、利尿酸、氯噻酮等。肝病患者用药过多,用药不合理或盲目用药,肝脏的负担越大。有的药物还可以损害肝脏,使原有的病变进一步恶化。所以,肝病患者应按医嘱选择用药,对上述药物尤其要慎用或忌用。
有不少的肝病患者采用中药治疗肝病,通过中医疗法养护肝脏治疗肝病,但中医治疗也有一定用药禁忌,不能盲目使用。
肝病患者服中药后要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
1、服用中药必须有连续性,保持每日进食一剂,以便挖动五脏六腑湿热,并把湿毒排出体外,充分发挥中药的疗效。
2、病毒性肝病中药治疗必需具有系统性。服中药至肝浊音界正常后,必须连续每日服用中药一剂,过早终止服药,常见肝大、腹发和重新出现临床症状,因而往往需要重新开始另一次新的系统疗程。
3、服用中药后可能因为人体要排出体内毒素,可能会重新出现一系列的反应,如外感征、胃肠不适、腹鸣、多屁、便秘、腹泻、口疮、痤疮、疱疹等症状一般并不严重,续服中药多能自愈。
4、中药治疗不能作预防药物使用,来防止肝病:服中药后临床症状多可缓解,肝肿大往往能迅速消失。但重新进入体内之另一批疫毒病邪或损害肝功能的不良物质(如损肝药物)仍然可能导致症状复发。故治疗期间,乙肝患者应讲究饮食卫生,防止重复感染。如无必要,应避免接受伤肝药物的治疗。
5、病毒性肝病治疗原则是:第一是营养,第二是休息,第三是治疗。故肝病治疗过程中,肝病患者必须注意充分休息,讲究食物新鲜、易消化和营养丰富,特别是补充足够蛋白质、氨基酸。新鲜的奶、蛋、鱼、猪肉、牛肉,滋阴补肾的汤水,炖猪、牛肉汁以及性味不寒凉的蔬果等均为首选食物。
不同类型肝炎主要症状
肝病早期临床上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或体征,而且化验肝功能也无明显异常,好像肝脏是完全正常的。但实际上,肝脏已发生了一些很细微的病变,只有通过病理检查才能发觉肝病的早期症状。
1、甲型肝炎的症状:甲肝病情初发时,病人会出现疲乏无力、不想吃饭,小便颜色加深,有时伴有发烧等症状,严重时眼睛、皮肤发黄。
2、乙型肝炎的症状:乙肝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乙肝症状比较常见,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疲乏无力,有时会有肝区(右上腹)疼痛,查体可有皮肤巩膜发黄,肝区触痛,化验检查可出现肝功能异常等等。慢性乙肝往往是症状、体征都不太典型,仅稍感乏力,容易疲劳,大多慢性乙肝是在健康体检时被发现。慢性乙肝也有可能会有肝区胀痛不适的情况。
3、丙型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疲劳、低热,更多的病人没有任何症状。慢性丙肝病人可以在20年间没有任何明显的症状,感觉身体无力、没劲,即便经过了充分休息,这种疲倦感也仍会持续。
4、戊型肝炎的症状:戊肝根据临床表现一般分为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急性重型和淤胆型四种。除了乏力,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外,急性黄疸型病人还有尿黄,眼睛黄,皮肤黄,血中胆红素也升高。重症肝炎的表现更重,甚至可以发生肝昏迷,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肝病,尤其是病毒性肝炎,至今尚缺少特效药物。目前市场上治疗肝病的药物充其量不过是辅助性药物,不少药对肝脏有程度不同的损害作用,常造成肝代谢负荷加重,导致内环境紊乱,加重肝脏损害,不利于肝病的恢复,肝脏患者应尽量减少用药,尤其避免药物性损害。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