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保健科正式开诊,标志着该院在健康管理领域迈出了重要一步。该科室以"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中医理念为核心,致力于为市民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服务,展现出中医在慢性病调理中的独特优势。
中医理念引领,打造特色健康管理
保健科依托医院的中医资源,汇聚了一批经验丰富的中医专家和健康管理师团队。科室秉承"治未病"理念,将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融入健康管理全过程,针对不同人群、不同体质、不同健康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帮助市民实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目标。
个性化服务,解决患者实际困扰
患者李女士(化名)就是保健科的首批受益者之一。饱受失眠困扰十余年的她,长期依赖安眠药物,却始终担心西药副作用和成瘾性。来到保健科后,专家团队为她进行了详细的中医体质辨识和健康评估,制定了包括中药调理、针灸推拿、饮食运动指导等在内的综合调理方案。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李女士的睡眠质量明显改善,逐渐摆脱了对安眠药物的依赖。
保健科病房中西医结合治疗失眠:调和阴阳,标本兼治
一、失眠的中西医认识
1. 西医视角
失眠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浅或早醒,病因常与焦虑、抑郁、内分泌紊乱、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及不良生活习惯相关。治疗以药物(如镇静安眠药)及认知行为疗法(CBT-I)为主,但需警惕药物依赖及副作用。
2. 中医视角
失眠属“不寐”范畴,病机多为“阴阳失衡”,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常见证型包括:
心脾两虚型: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神疲食少,腹胀便溏等。治宜补益心脾。
肝火扰心型:不寐多梦,深泽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等。治宜疏肝泻火。
心肾不交型:心悸健忘,腰膝酸软等。治宜交通心肾。
心胆气虚型:虚烦不寐,胆怯心悸,善恐易惊等。治宜安神定志。
痰热扰心型:心烦、多梦易醒,胸闷痰多、口苦眩晕等。治宜清华痰热。
二、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
1. 标本兼治
西医治标:快速改善症状(如短期使用低剂量安眠药)。
中医治本:通过中药、针灸等调节体质,减少复发。
2. 减少副作用
以中药、非药物疗法(如针灸)替代或减少西药用量,降低药物副反应及药物依赖风险。
3. 个体化方案
结合患者体质、病因(如更年期失眠、焦虑性失眠)制定“一人一策”。
4.多学科协同诊疗
多学科专家团队协助诊疗,制定最佳治疗方案减短疗程,提高疗效,改善患者睡眠质量,提高生活幸福指数。
三、核心治疗手段
1. 中医疗法
中药调理:团队根据患者的不同临床表现及个人体质情况,施行辨证论治,为患者制定个体化、综合性的诊疗方案,通过调整人体脏腑功能、气血阴阳的平衡,改善患者睡眠质量,缓解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具有临床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安全性高等优势。
针灸:循经选取穴(如:神门、内关、百会)等穴位进行针刺、艾灸进行经络调节以提高睡眠质量;
推拿:通过穴位点按、揉拿、推捏、刮痧等特殊手法进行局部或全身治疗进行身心调节;
耳穴贴压:刺激耳部穴位“心”“神门”“皮质下”等反射区调节睡眠节律;
中药外治:穴位贴敷、中药熏蒸、中药外敷等进行脏腑调理以达安神助眠之效;
茶疗:药茶结合可达益寿延年、降脂减肥、安神除烦等长期功效。
2. 西医干预
短期药物:必要时联用非苯二氮䓬类(如右佐匹克隆等)或抗焦虑药物。
认知行为疗法(CBT-I):纠正不良睡眠习惯,建立规律作息。
健康管理:日常的生活指导(养成良好习惯、认知)、睡眠环境优化建议。
四、治疗流程
1. 评估阶段
西医检查:排除器质性疾病(如甲亢、睡眠呼吸暂停)。
中医辨证:通过八纲辨证、四诊合参明确证型,辨证施治。
2. 联合干预
急性期:西药快速稳定症状,同步启动中药内服外用联合针灸及适宜中医技术综合调理。
巩固期:逐步减少西药,强化中医巩固及心理疏导。
3. 长期随访
定期复诊调整方案,配合生活方式指导(如忌浓茶、睡前冥想)。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