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我接待了一位来访者,她说自己跟妈妈在一起时非常紧张,生怕出一点错。小时候,她吃饭掉点食物,就会被批评浪费;走路绊倒,就会被批评马虎……印象中,妈妈每天对她大吼大叫,从不表扬她。她长大后,妈妈也经常翻旧账,批判她的各种行为。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她畏手畏脚、敏感焦虑的性格。
我们周围确实有很多喜欢在小事上束缚孩子的父母。比如,孩子吃一点垃圾食品,就觉得不健康;孩子一次成绩不好,就觉得孩子未来没有希望了。这类父母不断地数落孩子,目的是让孩子“改邪归正”,结果却打击了孩子的自信心,压制了孩子积极向上的动力。
我认为,孩子犯了错应该教育,但家长应该改变管教方式,以积极的方式对待孩子,而不是无休止地说教、挑刺。
家长应就事论事,把注意力放在解决问题上,而不是放在攻击和指责孩子上。遇到问题后,转变思维方式,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家长多一点耐心、包容心,给孩子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会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换位思考,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犯错或许根本不是孩子的本意,好奇心的驱使、做事经验不足以及动手能力比较差等原因,都可能使孩子犯下错误。当孩子的做法不能让家长满意时,家长在忍不住想要插手前,请先把自己想象成是一个孩子,切身体会一下孩子此时的感受,也许就能多一点包容心了。
与其盯着孩子的错误,不如多关注孩子的闪光点。一个人在别人面前感觉有价值的时候,他才会愿意听你说;当孩子因为批评而感到很糟糕时,并不愿意听我们讲道理。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当孩子得到正向的肯定和支持时,才能按照自己的节奏快速成长。用爱滋养大的孩子,心中才会有爱,才能包容这个世界。
别把自己的压力转化为对孩子的愤怒。生活中,父母可能会面对各种压力,经历无数个崩溃的瞬间,甚至感觉周围的一切都在跟他们作对。有的父母找不到宣泄的地方,当看到懵懂无知的子女时,便容易把火发到孩子身上。其实,父母是因为自己的无能而愤怒,却让孩子成了自己情绪失控时的出气筒。
不要试图控制孩子。一些控制欲较强的家长,喜欢在小事上束缚孩子。这类家长希望孩子的成长轨迹和自己预想的一样,但凡孩子有一点脱离控制,就拼命挑孩子的错。这样的家长往往会压垮孩子,伤害孩子的心灵。所以,家长应该收敛控制欲,把选择权和自主权还给孩子。孩子在放松的状态下做事情,往往能做得更好。
父母心态好,孩子才能乐观豁达,积极面对困难;父母不焦虑、不内耗,孩子才能轻松上阵,走好人生路;父母不控制、不束缚,孩子才能内心丰盈,越走越远。家庭关系中最缺失的就是“松弛感”,好的父母不需要太用力,只需要用无条件的爱为孩子保驾护航。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