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带孩子来缓解压力的家长很少见,大部分家长都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1月16日,说起最近的两个案例,聊城市心理健康服务中心心理咨询师翟乡平感慨不已。
日常工作中,翟乡平处理的青少年心理咨询案例大都有个特点——孩子问题已经很严重了,父母才想起带孩子来咨询,此时父母还认为孩子是懒、矫情。然而,一旦孩子错过最佳干预时机,不仅咨询的次数可能要变多,还有可能要使用药物治疗。
“来咨询的孩子有着相似的情况,即家长发现孩子不爱学习,想来问问为什么。”翟乡平说,厌学只是心理问题的表现之一,“厌学就像是冰山一角,孩子真正的心理问题藏在水面之下,家长有意无意地忽视了这座‘冰山’”。
2022年9月,高二学生小丹(化名)的父母带她找到翟乡平时,只想问问为何孩子不想去上学。跟小丹沟通后,翟乡平发现她的问题很严重,已经出现了自残倾向,还写下了遗书。两三次接触后,翟乡平发现仅靠心理咨询已经无法解决小丹的问题,需要进行药物干预。后来,无法将注意力集中到学习上的小丹选择了休学,到医院住院治疗。
讨厌学校、人际交往出现问题、无法适应环境、厌学——这些都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后,无法适应社会的表现。一开始,孩子可能只是有点情绪问题,心情不好、情绪不佳,如果能有人及时引导,不良情绪得以排解,就不会演变为心理问题。如果心理问题能被及时发现,孩子能得到专业帮助,也不会从简单的心理问题演变成严重心理问题,不会发展为心理疾病。
当然,也有的家长懂得为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舒缓压力。前不久,高三学生小泽(化名)来到了翟乡平的咨询室,通过摆沙盘,翟乡平帮小泽明确了未来的方向,他说自己又充满了前行的力量。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帮助家长及早发现孩子的心理问题?翟乡平介绍了六大评估指标。
一、生理指标。入睡困难、黑白颠倒、早醒或嗜睡等,食欲改变、消化能力改变,或者出现各类躯体疼痛,都有可能是情绪问题。研究发现,焦虑最容易导致的躯体反应就是胃肠功能紊乱,但人们往往将其归为生理问题。
二、情绪。情绪不再稳定,“一点就着”、易激惹,控制不住情绪,自我伤害或攻击他人;是否有持续性心境低落,总是觉得委屈、掉眼泪,是否经常压抑情绪、不愿意表达情绪——对以上问题如果肯定的答案越多,说明孩子情绪水平越低,越需要关注。
三、认知。对不合理的认知深信不疑,可能有以偏概全、夸大负性事件危害性、自我贬低,要求尽善尽美和追求绝对化、肯定化、不能忍受不确定性等表现。
四、行为习惯。行为状态也是人内心状态的外显表现。家长可以观察孩子日常的行动范围、行为习惯、活动强度等。如果孩子不愿意与人接触、不愿意为日常生活投入精力,就要引起警惕。
五、成长经历。幼年时的抚养经历、严重疾病、重大应激事件(校园欺凌、家庭改变)都有可能带来心理问题。
六、关系。我们一生都在处理与自己、与他人、与世界的关系,出现心理问题后,孩子无法平衡这些关系。值得一提的是,父母之间的关系会影响孩子,父母如果争吵,会让孩子怀疑自己是导火索,时间一长,有的孩子会试图逃离家庭,有的孩子开始抗拒上学,将矛盾转移到自己身上。而温馨的家庭氛围对孩子来说是最基础、最持久的支持。
“这六大项中,如果孩子满足其中一条,就说明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满足2—3条,最好是及时采取干预措施。”翟乡平提醒市民,如果有诱发孩子心理问题的事件对孩子影响超过2周,也需要引起警惕。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