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析诊断步骤
1.定向诊断:确定是否为神经系统疾病,有无神经系统的定位体征。
2.定位诊断:病变部位何在,即解剖诊断。是从神经系统损害后出现的症状和体征, 结合神经解剖、推断其受损的部位。
3.定性诊断:决定病变的性质和病因,即病因诊断。(血管性、感染性、脱髓鞘性、变性、外伤性、遗传性、占位性、发育异常等)
A.血管性:急性起病,速达高峰。
B.感染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数日至数周发展至高峰。少数暴发性起病,数小时至1天达高峰。伴有感染症状。
C.脱髓鞘性:急性或亚急性起病,缓解~复发。
D.变性:隐袭起病,缓慢进展,但主要侵犯某一系统,如ALS、AD、PD等。
E.外伤性:明确外伤史。
F.肿瘤性:缓慢起病、进行性加重。
G.遗传性:儿童或青春期起病,部分成年期发病。
H.发育异常。
二、分析诊断原则
1.意义:定位诊断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的核心和基础,是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中最具有特色之处。
2.原则:神经系统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临床诊断多从此二大障碍着手分析。
三、神经系统疾病的症状特征
1.缺损症状:如感觉丧失、肌肉瘫痪等。
2.释放症状:如锥体束损害后瘫痪时肢体的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和巴彬斯基征阳性;基底节病变所产生的手足徐动症等。
3.刺激症状:如癫痫、灼性神经痛等。
4.断联休克症状:指中枢神经系统局部发生急性严重损害时,引起在功能上与受损部位有密切联系的远隔部位神经功能短时丧失。如脑休克、脊髓休克等。
四、定位诊断的步骤
1.归纳:根据病史以及查体所见,归纳提取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2.分析:损伤哪些结构可导致出现这些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体征和症状。
3.定位:什么部位损伤最能满足临床所见的感觉障碍和/或运动障碍的结构基础(即在有限区域内能造成相关结构的同时损伤)。根据中枢神经各部分外部形态和内部结构的特点,推测最为可能的损伤部位;并根据在神经系统不同部位损伤后临床表现的特点不同,推断损伤部位的高低(阐述做出定位诊断的理论基础)。
4.定性:根据病史等做出大致的定性诊断。
【注意事项:①尽量用一个病灶来解释患者的全部临床表现;②首发症状往往是病变的始发部位;③并非临床上所有的体征均有相应的病灶存在(如颅高压时的外展神经麻痹),头颅MRI有明确的病灶但病人却无相应的症状和体征(如无症状性脑梗塞)。
五、脑神经损伤症状体征
1.视觉损害的定位:
A.周围性(外侧膝状体前):视觉障碍+瞳孔对光反射障碍。
B.中枢性(外侧膝状体后):视觉障碍+瞳孔对光反射正常。
2.Ⅲ动眼、Ⅳ滑车、Ⅵ外展神经
A.典型症状:复视;典型体征:眼球运动障碍。
B.动眼神经麻痹:①上睑下垂;②外斜视和复视;③瞳孔散大;④对光反射消失;⑤眼球向上、下、向内运动受限。
3.Ⅴ三叉神经
A.中枢性感觉障碍:洋葱皮样缺损,中心部位为脑干的上端,周边部位为脑干的下端。
B.周围性感觉障碍:眼支、上颌支、下颌支的支配范围。
附:角膜反射:三叉神经传入、面神经传出。三叉神经受损角膜反射减弱或消失。
4.面神经 周围性 中枢性
皱额 + -
皱眉 + -
闭眼 + -
露齿 + +
鼓腮 + +
吹哨 + +
5.Ⅷ位听神经
A.耳蜗神经受损:耳聋、耳鸣。
B.前庭神经受损:眩晕、眼震、平衡失调。
6.Ⅸ舌咽、Ⅹ迷走神经—球麻痹即延髓麻痹
A.三大主要症状:言语困难、发音困难、进食困难。
B.真性球麻痹:是由于Ⅸ、Ⅹ颅神经受损所致,核下性受损特点;假性球麻痹:是双侧皮质脑干束损害所致,核上性损害的特点
【真假球麻痹的鉴别】
真球 假球
病变部位: Ⅸ、Ⅹ 双侧皮质脑干束
咽反射: 消失 存在
病理性脑干反射(掌颌反射) : 无 有
6.Ⅻ舌下神经
中枢性瘫痪 周围性瘫痪
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 下运动神经元
病灶: 对侧 同侧
肌萎缩: — +
肌纤颤: — +
伴发症状: 偏瘫 不一定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