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意志障碍的主要表现
日期:2014-02-26

  根据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搜集的信息资料显示,意志障碍的主要表现有:

        一、人生意义与行为目标的盲目性

  行为的目的性是意志的首要特征。一个人的成就与发展,从主观因素来看,起决定作用的是他的人生理想与奋斗目标。在我国传统的青年教育中,特别重视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和培养,这种教育曾鼓舞了几代人的成长。但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人生观教育已不再能吸引广大青年,因为它内容较为空泛,口号式的豪言壮语对当代青年已难以起到真正的激励作用。人生观和理想教育的滞后,对青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有不良影响,相当多的一部分青年对人生意义缺乏正确的理解,致使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行动缺少动力,甚至引发出一些严重的心理问题。

  例如,某高校一名大二的男青年,因入学后放了学习,经常逃课,甚至考试缺勤,所以大部分科目成绩不及格。为此,学校让他留级复读一年,如仍不合格就要请他退学。他的心理压力很大,甚至想到了自杀。为摆脱心理困扰,他到心理咨询室求询,并阐述了他的生死观。他向咨询员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人为什么要活着?人总有一死,早死晚死都一样,与其苦苦地面对现实生活中的各种难题,还不如早点死掉。"当咨询员问到他对人生意义的理解时,他说:"有人为了追求名利而生活,而我对名和利都不感兴趣,我认为名是虚的,对个人来说没有什么意思;而利呢?我从小到大没缺过吃穿,生活需要父母都能提供,金钱对我也没有太大的吸引力。问他父母老了怎么办?他说,这正是他对人生意义感到渺茫之处。父母活了大半辈子,为生活而辛苦奔忙,自己不愿再像他们那样,辛苦一生,包括现在的学习也很辛苦,面前又遇到了留级、复读、甚至退学的难题,因此想到了死。

  上述案例说明,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对青年心理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个不知道为什么要活着,没有人生理想和信念的人,他的心理是很脆弱的。一方面他没有为什么要奋斗的动力,不愿为学习工作付出艰苦的努力;另一方面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没有勇气去面对,想到的只是逃避,而最彻底的逃避便是去死。这说明,人生观的教育对青年心理卫生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但不过时,而且应当大力加强。值得研究的是如何使这种教育更加切合青年的实际,使它易于为青年所接受。

  学习无目标状态,是青年意志缺陷的又一表现。说到学习无目标,似乎并不切合实际。80年代以来,孩子们上学的目的似乎是很明确的:考大学或找一份“好工作”。这是许多家长为子女确定的学习目标。但这一目标一旦实现,青年学生便出现了学习无目标状态。例如,已经考上中专或大学的学生,往往不明确新的学习目标,不知道现在又要为什么学习,出现了学习无目标状态。学习没有动力,学习劲头不足。

  二、高期望与低适应之间的不协调

  对生活期望过高,而自身适应环境的能力偏低也是青年意志缺陷的一种表现。青年人容易追求完美,按自己的想象去描绘现实生活,而现实生活又很难尽如人意,一旦遇到不如意的地方,心理上就会感到失落,甚至情绪消沉,怨天尤人,不思上进。近20年来,国家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多数青年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在生活方面总是尽量满足他们的需要,青年人又容易追求完美,对生活寄予了过高的期望。他们期望周围的一切事物都是完美的,学校环境要美,居住条件要好,周围的人要关心自己,手头的钱要富裕……,总之,一切都要如意。与这种心态相反,不少青年自身却并不完美,他们缺乏生活的磨练,境适应能力很低,甚至连自己的日常生活都管理不好,环境一旦发生了变化,就很难适应,心理上会产生许多问题,导致心理障碍的发生,导致意志错误。

  例如,一些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入学后对大学生活不满意,认为现实的大学生活与他们的想象大不相同,缺少诗情画意。学习生活单调,住房拥挤,人际关系不协调,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等等。面对这些问题他们心理上感到非常失落。有一个大学一年级的新同学,在心理咨询时对咨询员说:我上大学以前,把大学想象为天堂,而现在觉得它比地狱稍好一点。大一的许多同学感到想家,女同学还经常哭鼻子。想家的情感是可以理解的,但有的同学居然因为不适应新的学校生活而要求退学回家。高校心理咨询的事实说明,90年代后期,大一学生的生活适应期比过去明显延长了,适应期的心理问题比过去也明显增多了,这一现象应当引起教育和心理学工作者的重视。

  三、困难生的心理障碍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教学过程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发展过程,而且是人们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即意知过程。学生意志品质的好坏,对实现教学目的、教学任务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困难生,往往不是由于智力低,而是意志力薄弱,其具体表现为:

  1、缺乏学习的自觉性。人的意志受理想、信念和世界观的影响,就困难生中的多数而言,往往是缺乏理想、目的,往往认识不到学习高中物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只是为了应付教师和家长,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集中,社会、家庭等外界一些微小的刺激都会对其产生极大的干扰,使之大大地减慢完成学习的速度和增加错误的数量。正因为他们没有把学习物理作为内在需要,把物理学好作为学习目的,因而未能形成自觉求索的执着信念。

  2、缺乏学习的坚韧性。意志行动是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随意行动,意志力的培养只有在克服困难的意志努力中进行,离开困难,砥励意志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困难生中的多数人,学习物理的毅力和耐力较其他学生差,对问题不愿做较长时间的艰苦钻研,习惯于“走马观花”式的学习方法,一旦遇到题目做错了,不会主动去寻找致错原因,因此常重犯某些错误。遇到更困难的问题,就一眼扫过,甚至不屑一顾,回避失败,不善于使自己的智力活动高度紧张起来。

  3、缺乏学习的兴趣。教学实践表明,兴趣是相当活跃的成分和激素。尤其对物理学科,物理现象的观察、物理概念的抽象、物理规律的描述、物理实验的操作诸如此类的智力活动都要求尽量将自己的学习兴趣保持在较高的激活水平上。然而,困难生的心情多数处在厌烦、焦燥的抑制状态,常感到学习高中物理太难,即使有时对某个问题,某些实验表现出一些兴趣,也只是凭借不需要意志力支持的直接兴趣学得一时的轻松愉快,一旦听或看不懂,就觉得无味,从而使自己兴趣始终未能激活起来,进而丧失兴趣,越不想学习就更不会学习,导致成绩越来越差,继而在思想产生一种对自我能力的怀疑,认为自己不是学习的料子,最终成为学习的失败者。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