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如何针对焦虑和恐惧进行心理治疗?
日期:2019-12-11

  焦虑是一种常见情绪,人们在不同场合会体验不同程度的焦虑并会力图预防引起焦虑的不利情况,积极去做减轻焦虑的活动,这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的事件或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为病理性焦虑,临床上称为焦虑症状。焦虑症状表现为精神症状和躯体症状。精神症状是指一种提心吊胆、恐惧和忧虑的内心体验伴有紧张不安;躯体症状是在精神症状基础上伴发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症状,如心悸、气短、胸闷、口干、出汗、肌紧张性震颤、颤抖或颜面潮红、苍白等。焦虑障碍属于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据WHO调查,人群中焦虑障碍终身患病率为13.6%-28.8%,年患病率为5.6%-19.3%。研究发现与焦虑障碍相关的五个主要危险因素为:1) 焦虑障碍家族史;2) 儿童期或青春期焦虑障碍病史,严重害羞、早年的不良教育方式;3) 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创伤事件,包括受虐;4) 女性,未婚、离异、丧偶、教育程度低、失业、低收入;5) 共病精神障碍,尤其是抑郁症。

  适用于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治疗方法有许多种,但临床应用最广、使用较简便、实用和公认有效的仍属认知行为治疗(CBT)。许多国家的疾病防治指南已将药物与心理治疗联用作为一线推荐的治疗方法。焦虑和恐惧的心理治疗原则包括:1) 处理焦虑症状,如放松、生物反馈等;2) 处理恐惧或恐惧障碍,如放松和暴露(克服回避行为);3) 改变不恰当的焦虑认知,如灾难化思维等;4) 学会耐心、小心和细心地“透过症状表象来了解患者的真实内心体验或冲突”。

  总之,我们要知道,焦虑和恐惧是人类在某种特定情况下的正常情绪反应,是我们的适应环境的保护性反应。在大多数情况下,影响我们最大的造成我们不快乐的,与其说是焦虑和恐惧情绪本身,还不如说是我们对“焦虑的焦虑”,即认知层面的问题所致。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自己在有生之年活得更精彩充实、生活得更幸福,所以,面对焦虑和恐惧的痛苦折磨,最终的治疗目标,与其说是我们战胜了焦虑和恐惧,还不如说是我们接受了它;与其说是我们克服了焦虑和恐惧,还不如说是我们学会了与它共处。相信自己,我们有能力征服和改造这个世界,也一定有能力重新认识和审视自己,让我们与世界共舞。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