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每天六七瓶饮料 28岁小伙血糖“爆表”
文章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日期:2022-06-28
        昨天,市一医院集团瓶窑院区,接诊了一位28岁的小伙子小刘,因为每天喝六七瓶功能饮料,一个夏天下来,不仅让血糖值“爆表”,还差点送了命。医生说,这是今年最严重的一例,但类似的情况却年年都有。含糖饮料最大的危害,就是能将糖尿病的发病时间,从四五十岁提前至20岁。
 
  每天喝六七瓶含糖饮料
 
  小刘是一家小工厂的老板,年轻有为。小刘有个习惯,早上起来必喝一瓶红牛或功能饮料。
 
  “工厂里干活又热又累,经常流汗,我想喝功能饮料既能解渴,又能补充体力,总比喝水好。”小刘说,他一天起码要喝上六七瓶,白开水一点都不碰。
 
  最近这段时间,小刘开始感觉口干,喝多少饮料都不解渴,晚上老要跑厕所,体重也明显下降。“起初,我因为工作太忙,没当一回事。但这两天,我发现看东西变得模糊,滴了眼药水也不顶用,偶尔还恶心,手脚也有点发麻,感觉不对了,就来看病。”
 
  在市一医院集团瓶窑院区急诊室,医生给他做了检查,一测血糖,机器就“罢工”了。
 
  “小刘的血糖已经高到让血糖仪‘爆表’(血糖仪上限是27.8mmol/l),测不出值,而且血酮数值为2.9mmol/l,已接近酮症酸中毒(血酮≥3 mmol/l即为酮症酸中毒)。”内三科副主任赵环宇判断,小刘已经出现了糖尿病伴酮症酸中毒,有生命危险,需要马上住院治疗。
 
  甜食让发病年龄提前20年
 
  “我们的胰腺会分泌胰岛素,使人体摄入的葡萄糖转化为糖原,储藏在肝脏及肌肉中,从而降低血中糖量,以备运动及饥饿等需要能量消耗时再分解产能。”赵环宇说,长期大量摄入含糖分的饮料,会对胰腺系统造成很大负担,从而使胰岛素功能受损,严重的会出现急性并发症,如糖尿病酮酸症中毒等。这时胰岛素分泌不足,大量的糖分随尿液排出,同时消耗身体脂肪。如治疗不及时,就会出现昏迷,甚至有生命危险。
 
  去年此时,瓶窑院区也曾抢救过一例年轻的糖尿病患者,30岁,喝了一个夏天的饮料,结果觉得人不舒服来医院,一测血糖已经高达20mmol/l以上,是正常人空腹血糖值的4倍。
 
  “60%的年轻人认为糖尿病与自己无关,认为它纯粹就是老年病。其实糖尿病不是老年人的专利。”赵环宇说,近年日本就做过统计,显示在新诊的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的比例竟高达80%。出现这种情况,主要与青少年中超重和肥胖患者日益增多,高脂肪、高热量饮食和体力运动减少有很大关系。因此,年龄并不是避免糖尿病的有效武器。
 
  “有些人有家族病史,体内有易感基因,正常情况下可能在四五十岁器官老化时发病,但因为经常摄入糖分过高的饮料或甜食,热量过剩,可让糖尿病的发病提前20多年。”
 
  每周运动
 
  应保证300分钟以上
 
  “如果以身体出现明显异常,来判断是否得了糖尿病,那就错了。”市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张险峰说,许多2型糖尿病患者起病隐匿,他们大多是等有了并发症,如视力急剧下降、容易感染、性功能障碍等去医院其他科室看病,检测出血糖超高时,才知已经患上糖尿病。
 
  赵环宇说,75%的年轻人不知道糖尿病的症状表现,更不知道很多糖尿病其实没有症状表现,因此他们认为身体没有不适,就不可能患有糖尿病。
 
  “一般的糖尿病患者可以有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即吃得多、喝得多、尿多,但人很瘦。但还有很多患者自我感觉良好。”
 
  糖尿病严重危害血管健康,一般可能在确诊的同时,就同步出现身体大血管损害,即使没有,也会在5到10年后出现微血管并发症,比如眼睛和肾脏损害。
 
  “许多人以为,喝代糖饮料比较健康,其实在医学上,虽然阿斯巴甜等代糖,相比麦芽糖和蔗糖的转化吸收要慢,但终究对身体有影响,我们医生都不推荐,最好的还是白开水。”赵环宇提醒,有些容易低血糖的人,可以适当喝些甜饮料,但即便这样,也不应该天天喝。胰腺始终处于疲劳状态,总有一天会罢工,无法分泌胰岛素。
 
  她建议,要预防糖尿病,除了合理饮食,一定要适当运动,每周应保证运动时间在300分钟以上。有家族史的,每半年到一年就应做个体检,如果发觉有糖尿病倾向,应该加做糖耐试验来确诊。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