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去不久的“618”购物节,让很多喜欢买买买的市民又爽了一把,但市民王女士却在丈夫的陪伴下,来到了医院门诊。因为丈夫觉得她这次又买了太多没用的东西,花了很多冤枉钱,还把家里搞得乱糟糟的。
从心理学角度来讲,王女士这种疯狂购物的行为,还真是“囤积障碍”疾病的一种表现。如今,有很多像王女士一样的年轻人经常控制不住购物的欲望和冲动,什么都想买来试一试。其实,这就是囤积障碍疾病的主要表现。囤积障碍的定义是以对无用或价值不大物品无休止地收集还不愿丢弃,是一种强迫性障碍。并且从遗传学上来讲,囤积障碍有一定的遗传性。
相较于年轻人,囤积障碍的老年患者会更多一些。他们囤积的东西在他人看来没什么价值,如废旧报纸、杂志、纸箱等,甚至活的小动物。由于囤积的东西太多且不舍得丢弃,这些老年患者家中被塞得满满当当,有的患者家属称“家里连下脚走路的地方都没有”,家庭环境脏、乱、差,而且有些物品还存在引发火灾的隐患,导致家庭和邻里关系紧张。
一般来说,很多囤积障碍的患者在患病初期有一定的自知力,知道自己的囤积行为不对,但是经过几次思想斗争,患者就不再丢弃物品。随着病情的加重,他们不再觉得囤积行为会给自己带来负担,对囤积物品引发的生活不便也毫不在意,反而乐享其中。有研究认为,囤积行为的发生可能与心理创伤有关。因此在治疗方面,一般会采用认知行为治疗的方式,帮助其认识到囤积行为已影响其正常生活,有时,还要配合一定的药物治疗。
收集、存储一些具有纪念意义的物品,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正常行为,只要不影响正常生活,可以不用干预。而对于囤积障碍患者,家人一定要给予理解,及时带患者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并给予患者心理安慰,让患者感受到家人的温暖和爱,帮助患者寻找新的生活乐趣,助其慢慢远离囤积行为。(访谈专家:赵长印,记者:鞠圣娇)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