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厌学心理严重或是情绪障碍
日期:2020-11-08

    “上世纪30年代初,国外有学者首次描述了逃避上学的种类,将过多的旷课并伴有苦闷感且长期不去上课的情况称为‘学校恐怖症’,”专家介绍说,“恐怖症指儿童对学校特定环境异常恐惧、强烈地拒绝上学的一种情绪障碍,为恐怖症的一个特殊类型,往往伴随生理病理学改变,多见于7—14岁中小学生。患有此类疾病的孩子,不仅对上学有严重的抵触心理,且可并发躯体不适及植物神经功能症状。有些儿童还伴有奇怪的疲劳现象,学习和记忆功能低下,出现与成人慢性疲劳症候群类似的症状。

    目前,国外专家均把“学校恐怖症”视为情绪障碍,并常用“学校逃避”、“不登校”或“学校拒绝”来表述,确切的患病率较难估计,推测此类人群约占学龄儿童总数的2%左右。

  心理成因主要有四条

  专家指出,恐惧上学心理发病年龄有3个高峰。其中,5—7岁为第一高峰,可能与分离性焦虑有关;11—12岁为第二高峰,可能与就学功课多、压力大或重新适应新环境及人际交往困难等因素有关;14岁为第三高峰,可能与青春期特征性发育、情绪抑郁或焦虑有关。产生对学校心理恐怖的原因较为复杂,其中先天素质、家庭和学校教育失当、不良的社会环境等均有可能成为此症的最重要病因。目前,专家学者普遍公认的原因有下列几种——

  分离性焦虑 有学者认为,部分学生尤其是年幼儿童,其拒绝上学的实质是怕与父母分开,在与家庭主要成员分离或是预计要离开家门时,则表现出强烈的过激反应,如哭闹、悲痛、焦躁、恐惧不安等;有的甚至还会出现明显的躯体症状,如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

  个性脆弱且依赖性强 此类儿童一般心理发育不健全,从小受到父母过分的保护和溺爱,独立性差,依赖性强,不能在学习、生活和精神上自立,其性格特点包括胆小、脆弱、过分害羞、敏感多疑及特别爱面子、经不起批评,对集体生活既无兴趣又缺乏信心。

  家庭因素 就家庭教育而言,一些父母望子成龙心切,往往超过儿童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孩子心理失衡和心理重负,逐渐产生焦虑,害怕上学。特别是家长要求过严过急,孩子学习成绩略差一点便遭训斥、讽刺或打骂,更使他们的心理过于紧张,成为影响学习的消极因素。此外,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感情不和、父母离异或家庭成员遭遇不幸,也会对儿童造成很大的压力,引发焦虑、抑郁或恐惧。

  学校因素 美国心理联合会的研究表明,儿童在学校经历的很多事情,包括一些训练活动本身是具有惩罚性的,它们冲击着儿童的自尊心,以致产生心理创伤,使其对学校感觉恐惧。事实上,许多孩子在入学、转学或升学中常常遇到过分严厉的教师,或教师的教育方式不当,以及在校学习或其他活动上的失败、挫折和遇到委屈、耻笑、羞辱,从而出现强烈的情绪刺激和焦虑不安的心理,这些因素均可导致儿童拒绝去学校读书。

  学校恐惧症的临床表现及识别

  专家说,学校恐怖症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害怕和拒绝上学。有的孩子可能完全不去学校或经常连续几天缺课;有的早上到校后很快就给父母打电话,告诉他们自己的各种躯体不适,如头痛、头晕、腹痛、呕吐等;有的表现为低热、全身疲劳,无法坚持到放学;有的尽管每天能坚持在学校呆上一整天,但在上课前会伴有强烈的情绪反应,如焦虑、哭闹、发脾气等。

  需要说明的是,对学校恐怖症的孩子应与逃学的儿童相区别,前者大多数学习成绩较好,有焦虑、恐惧的情绪,表现为容易疲劳且损害学习、记忆功能,平均患病年限长,但行为品德无问题;而后者一般无明显的情绪流露,也未见任何躯体症状和认知功能改变,却常有其他违纪行为,往往长期学习不良,又得不到父母关心而遭到体罚。前者是父母知道孩子拒绝上学,想留在家里;后者是父母不知道他们半路或课间从学校逃出或在外游荡。

  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

  专家告诫家长,如若从根本上避免孩子们的厌学心理,就必须要注意以下三点:

  积极对孩子的个性培养从小养成儿童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其拥有开朗、乐观、坚强的性格和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家长和老师对胆小、细心、忧郁的儿童不宜要求过于严格,相反应“春风化雨”,引导他们了解“学习和生活必然有成功也有失败”的道理。

  对孩子期望值不应太高家长切勿拔苗助长,对他们寄托过高的希望。由于这类孩子的性格特点,决定了他们经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较差。因此,善良的愿望过强及期望太高或鞭策过头,极易超出这些孩子心理所能承受的程度,导致其心理失去平衡,在不良的性格基础上增加心理负荷,进而促发学校恐惧症。

  及早发现和干预一旦发现孩子有不肯上学的现象时,家长应及时与他们谈心,找出其心理症结所在,并积极开导和引导,消除其思想负担,切忌各种强迫和惩罚性言行,如随便以“赖学”、“装病”等语言刺激孩子,以免加重他们的心理创伤。

  尤其应引起警觉的是,慢性疲劳综合症也是儿童不能维持日常生活和到校学习的主因之一。如孩子经常诉说头痛、腹痛,并出现呕吐、心悸等症状或者不明原因的疲劳时,应及时去医院检查,排除其躯体疾病。因此人们应理解这些儿童所出现的奇怪的疲劳,防止由特定发病转为拒绝上学的状态。如厌学儿童伴有明显的情绪焦虑和抑郁时,需尽快和老师、学校心理医生取得联系,由医生指导和协调,进行心理干预,必要时使用药物辅助治疗。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