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奋状态又称为精神运动性兴奋,指患者的情绪亢奋、躁动、易激惹、动作和言语明显增加。此类患者由于易冲动,常骚扰他人,危害公共秩序,难以管理而送来精神科急诊。较长时间处于兴奋状态者,因体力消耗过度、饮食差、睡眠减少,往往存在电解质紊乱、脱水、感染等躯体症状,严重者全身衰竭。该类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常伴有外伤、骨折或其他外科疾病。根据患者的动作、言语、思维活动以及情感与环境是否协调,可分为协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与不调性精神运动性兴奋。
【问诊要点】
1. 患者的起病时间、形式、具体临床表现。
2. 有无伤人、自伤行为或被伤害的情况。
3. 患者是否存在受撞击、电击、坠地等意外情况。
4. 患者近期饮食以及睡眠情况。
5. 是否有饮酒、吸毒、滥用药品的情况。
6. 近期有无发热、抽搐、昏迷、药物过敏以及是否有被动物咬伤或抓伤情况。
7. 是否有精神疾病或其他躯体疾病的情况。
8. 患者家族中有无精神疾病患者。
【体检要点】
1. 意识、呼吸、脉搏、心率、血压、体温是否正常。
2. 全身营养状况如何。
3. 心肺、腹部有无异常体征。
4. 神经系统有无异常体征。
【精神检查要点】
1. 一般情况
观察患者的仪表,是主动接触还是被动接触,合作程度如何。
2. 感知觉
有无错觉,错觉的种类、内容、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是否存在幻觉,幻觉的种类、内容、出现频率和持续时间。感知觉障碍与其他精神症状的相互关系以及相互影响。
3. 思维
言语是否连贯,回答问题是否切题,有无赘述、思维中断、散漫甚至破裂等 现象;是否存在妄想,妄想的种类、性质、内容、出现的时间,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妄想是否系统,内容是否荒谬等。
4. 情绪
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姿态、语气语调以及与患者交谈以了解患者的情感状 态。患者情感是否协调。
5. 行为
患者是否有冲动、伤人或自伤行为。
6. 意识状态
是否存在对时间、地点、人物及周围环境的定向能力障碍,是否存在注 意力减退或涣散。根据定向力、注意力及其他精神状况,判断是否存在意识障碍及意识障碍的程度。
【辅助检查】
1. 血、尿、粪常规,血糖、肝肾功能、血电解质是否正常。
2. 胸部及肢体X线摄片。
3. 脑电图(EEG)、头颅CT是否正常,以排除脑部器质性病变。
【诊断要点】
1. 一般急性起病。
2. 病程多在数小时至数周。
3. 临床表现为情绪亢奋、躁动、动作和言语明显增加、易冲动、易激惹。
4. 既往多数有精神疾病史。
【病历记录要点】
1. 起病形式、时间和症状。
2. 患者是否为首次起病。
3. 病前是否有饮酒、吸毒、滥用药品的情况。
4. 病前有无发热、抽搐、昏迷、药物过敏以及是否有被动物抓、咬伤情况。
5. 既往躯体和精神疾病史,个人文化水平和性格特征,精神疾病家族史。
6. 体格检查所见躯体异常表现。
7. 精神检查所见意识、感知觉、思维、情感、行为以及记忆智能方面的主要异常表现。
8. 辅助检查重点记录水电解质平衡紊乱、肝肾功能状况、ECG、头颅以及躯体影像学检查结果。
【门急诊处理】
1. 控制兴奋。
对于年轻患者,处方: 氟哌啶醇针剂5mg×3,用法:10mg或15mg,肌肉注射1次;
加盐酸东莨菪碱针剂0.3mg×1,用法:0.3mg,肌肉注射1次 对于年老或身体消耗较大、心电图有异常的患者,可以地西泮或氯硝西泮肌肉注射。
处方:地西泮针剂10mg×1,用法:10mg,肌肉注射1次;或 氯硝西泮针剂1mg×2,用法:2mg,肌肉注射1次
2. 治疗原发疾病。
3. 经上述处理仍不能控制兴奋者,须收住院进一步治疗。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