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美国一位著名医生研究发现,人的振动频率如果是在200以上就不生病,振动频率低于200的人容易得各种各样的病。请关注——情绪对健康会有怎样的影响?
近期,网上流传着这样一个段子:美国的一位著名医生大卫·霍金斯博士在其研究中发现:很多人生病是因为没有爱。他每天接触到1000多个病人,只要看到病人就知道这个人为什么生病,因为从病人身上找不到任何一个爱字,整个人被痛苦和沮丧淹没。他说:“人的振动频率如果是在200以上就不生病。通常这些病人的振动频率低于200,比如喜欢指责别人,大概振动频率只有三四十。不断指责别人、抱怨、沮丧的过程当中就消减自己很大能量,所以振动频率低于200的人容易得各种各样的病。”
事实上,很多人在生活中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身体不适,患有躯体疾病时,往往同时伴有情绪上的变化,容易烦躁、焦虑,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不称心;而情绪不佳时,也会感到躯体的不适,如心情抑郁时肠胃不适、食量顿减,焦虑不安时头痛晕眩,情绪激动时心跳加速,等等。由此可见,情绪和疾病的确有着一定的关联。然而,情绪对人体健康究竟会产生多大的影响? 如何让心情尽可能保持愉悦呢?
情绪对健康有一定影响
对于美国大卫医生的故事,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罗非表示:“这种说法听说过很多次,却从来没有一次看到有人说怎么测量人的振动频率的。不管是用电子仪器、心理问卷还是行为测量都没见过。所有和这相关的说法,或许可以励志,但不能以科学来对待。”他认为,情绪是对健康有一定的影响,但也并不是疾病发生的唯一原因。
罗非指出:“心理对外界的应激表现为‘心理炎症’,即情绪反应。炎症和情绪动员了机体和内心的储备能力,促成机体与内心的结构和功能改变。适度范围内的应激,是人类适应环境、提升自身过程中的必然反应。过度的应激无疑会导致生理和心理的病理状态。”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程京在谈到情绪对健康的影响时说:“在诱发疾病发生的因素里面,我们往往对物质过于看重,对精神却严重忽略和忽视,而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提出对情志的了解,也就是我们的心情和情绪。治疗一些疾病时常常需要精神上有所寄托,它可以叫做‘玩物尚志’,当我们精神没有寄托的时候,什么毛病都有可能出现。让精神充分愉悦,一定程度上能起到防病、治病的效果。”
国内外有大量情志调养延长病患者寿命,甚至被医院“判死刑”的病患者不治而愈的案例。程京举了个例子:在中央1台播出的《寻宝》节目里有一位老人,肿瘤已经全身转移,医生告诉他只可以活一个月,回家做点自己想做的事,之后老人开始玩收藏。这个爱好之前一直得不到家人的支持,因而老人也就没有坚持去做。然而奇迹出现了,一个月、两个月、一年过去了,老人还活着,现在这位老人已经痊愈了。治愈的原因就在于他坚持了他的兴趣爱好——收藏。
注意负面情绪对健康的影响
“人的身体是很奇妙的,那就是它具有可塑性。比如,如果每天去健身房,一周之后经常锻炼的肌肉就会膨胀发达,力量增长。同样的,人的心理也是具有可塑性的。如果每天重复想一件事,一周之后它就成了习惯。所以,如果每天都处于负面情绪之中,一周之后,这种负面情绪就会变成习惯。那么,与它相关的生理和心理过程也就变成了常态。如果把负面情绪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叫做不健康,那么,持久的负面情绪就会产生这种效果。” 罗非说。
在现代生活中,情绪对疾病影响的例子也有大量的反映。如疲劳,人们普遍认为疲劳是由于超负荷的体力或脑力劳动引起的,但是心理学研究发现,辛勤的工作并不会导致经过休息之后仍不能解除的疲劳,疲劳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尤其是忧虑、紧张、烦恼等才是导致疲劳的真正原因。常见的如失眠、头痛、焦虑、猜疑等症状, 也都可以找到情绪方面的原因。一旦出现了以上症状,又可成为加重情绪恶化的新原因,情绪恶化又必然进一步加重原有的症状。如此不断反复,就形成一种“ 恶性循环”, 这就是一些此类疾病难以治愈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医学研究发现,克制自己、压抑愤怒、有不安全感及不满情绪的人易患癌症。这是因为不良情绪对机体免疫机能有抑制作用,削弱了免疫系统识别和消灭癌细胞的“免疫监视”作用。
发挥情绪在治疗中的作用
临床医学研究显示:患者的情绪对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转归都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当患者情绪高涨或对治疗充满信心时,常可使病情好转或趋于稳定;当患者对治疗失去信心或受到外界不良刺激而出现情绪剧烈波动时,病情常极易恶化,伴随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变和情绪波动,而出现病情突变。
程京介绍,今年博奥生物集团与中国科学院的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开展相关研究,以揭示“精神因素在诱发疾病中到底占多大的权重”。在今年完成的初步实验中,以瓷器类文玩爱好为例,当具有瓷器类文玩爱好的实验对象接触到瓷器文玩时,发现可以刺激到实验对象的大脑额中回区域;而没有这样爱好的实验对象大脑对应区域就没有任何反应。经常受这样的刺激也许会对增加人体的免疫力有所帮助,现在研究仍在进行中。他希望,有朝一日文化产品也可以当成药品一样开处方,根据自身状态有针对性地选择欣赏和学习这些文化产品。
罗非则建议:“如果我们不喜欢某种身体和心理的状态,并且把它视为疾病,希望把它纠正掉,那么,只要选择能够产生和它相反状态的情绪,并且把它坚持下去即可。比如,如果我们把负面情绪导致的状态看作疾病,那么坚持正面情绪,肯定能起到纠正这些状态的作用。”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