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师资格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发布《关于医师资格考试短线医学专业加试专业内容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院前急救与儿科岗位工作人员可通过加分考试获取临床类别执业医师资格。消息一经发布引发各界热议。
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成医生紧缺原因
根据《通知》,“加分录取”做法具体指,院前急救、儿科岗位从业人员可以通过开展加试相关专业内容的加分考试,达到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全国统一合格线,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如果院前急救、儿科岗位从业人员成绩直接达到当年临床类别执业医师全国统一合格线,则不需要加试,即可获得执业医师资格。
工作强度大、风险高、待遇低,成为许多人不愿意做儿科医师的原因。医院在近几年的招聘过程中已经发现,来应聘的优秀人才正在逐年减少,每年医院录取的国家排名靠前的几所重点医科学校的硕士和博士屈指可数。
7月27日人民日报刊登报道《婴儿急救,车荒背后是医荒》,其中指出,新生儿急救转运系统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专业车辆数量不足,普通救助车仅能完成初步急救。更为重要的是,新生儿转运需要专业医生跟车参与,但目前儿科医生缺口大,亟须从政策上加强对儿科等科室的投入和支持。
急诊科与儿科同样面临人才匮乏的难题。财政投入不足、医务工作者薪酬待遇差、工作环境差、收费标准低等是造成院前急救岗位人员短缺的根本原因。
政策被指降低门槛对患者不利 提高医生薪酬水平是关键
执业考试规则变化,使人误解为只有“考不及格”的人才去做儿科医生,她十分担心这对儿科医生的整体形象造成负面影响。此外,有些优秀人才会因为不想被误会是“学渣”,而放弃进入儿科的念头。
“这可能对行业造成灾难性的打击。卫计委“降低门槛”的做法操作欠妥,也不利于行业的长远发展。由于三甲医院有严格标准,“滥竽充数”的从业者进入三甲医院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加分”确实降低了儿科执业的门槛,如果医生进入培训机会少的基层医院,水平更难得到提升,这对患者也是不利的。
儿科、急诊甚至所有专业都单列考试,并公布年度需求量,让考生在考试前选择。一来避免歧视,二来考生可以根据供需与爱好来选择。如果考完再选择,无人报考的专业以降分的方式来“处理”冷门专业,必定使想考的也不好意思报。
应该从教育源头上提高院前急救等学科医务工作者从业水平,提高考核标准。“当然,提高薪酬水平、创造良好就业环境等也是吸引就业人才的关键性因素。而解决这一切的原始动力还是顶层设计的出台与改革措施的有力推动。
延伸阅读
我国从业医师必须拥有的证书,是通过全国统一的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和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后,由国家卫计委统一发放。具备报考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的人员,通过每年一次定期举行的执业医师资格证考试获取。该证书也是判定医师是否具有从医资质的最重要标准,没有获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所谓“医师”属于“非法行医”行为。
医师资格考试分实践技能考试和医学综合笔试两部分。在实践技能考试合格之后(考试总分为100分,60分合格),才有资格报名参加医学综合笔试。在医学综合笔试达到该年合格分数线及以上者则视为通过考试。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