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日前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2014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我国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的患病率持续增加,遏制心血管病增长态势任务仍很艰巨。
二级预防需加强
《报告》显示,与1990年相比,2013年中国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下降21%,但总死亡人数增加46%。北京安贞医院赵冬教授指出,我国脑卒中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但总死亡人数明显增加,早死问题严重。冠心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和死亡人数都明显增加,与全球冠心病死亡率同期下降22.3%相比,中国反而上升了2.6%。我国脑卒中患病人数已超过1000万,其中54%年龄低于65岁。针对这一群体的二级预防尤其需要加强。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社区防治部主任王增武教授表示,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一路走高,农村与城市的患病率差距日益缩小。儿童高血压患病率上升,心血管病防控从娃娃抓起非常必要。儿童高血压与肥胖、血糖和脂代谢异常、出生体重、生命早期营养不良环境、盐敏感、睡眠等因素有关。
大气污染是可改变危险因素
在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中,《报告》首次关注了大气污染问题。近年来的研究显示,颗粒物(PM)大气污染是心血管病的一种危险因素,其中PM2.5(细颗粒物)被认为关联更为密切。北京市2010年~2012年日平均PM2.5浓度为96.2μg/m3,该浓度每增加10μg/m3,当日的缺血性心脏病发病增加0.27%。PM2.5浓度对缺血性心脏病发病的作用还存在滞后效应,暴露于高水平PM2.5后的1天~3天仍会观察到发病的升高。65岁以上老年人群对PM2.5更为敏感,
北京安贞医院王薇教授表示,美国心脏病学学会已明确将大气污染列入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大气污染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改善环境,需要强有力的国家行动,也需要每个人的努力。
不合理用药助推费用快速增长
根据《报告》,2014年,心血管疾病的住院费用中,急性心肌梗死为133.75亿元,颅内出血为207.07亿元,脑梗死为470.35亿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32%、18.9%、24.96%。2014年,急性心梗次均住院费用为2.47万元,颅内出血为1.59万元,脑梗死为8841元;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速度分别为8.72%、6.63%和2.81%。2013年,我国卫生总费用为31869亿元,其中高血压直接经济负担占6.61%。
《报告》指出,自1980年以来,我国心脑血管病患者出院人次不断增加,尤其是2000年以后呈加速上升趋势,相应地,住院总费用也在快速增加。这种增长主要来自住院服务需求的增长,以及不合理用药占比长期居高不下。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是我国发布的第10部心血管病年报。今年年报首次启动了全国推广计划,将重点面向各级政府卫生行政管理部门、专业防治机构、各级医疗机构、基层骨干社区。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