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警惕!对糖尿病疾病的认识误区
警惕!对糖尿病疾病的认识误区
日期:2013-07-10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和/或胰岛素作用障碍所致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持续高血糖与长期代谢紊乱等可导致全身组织器官,特别是眼、肾、心血管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及其功能障碍和衰竭。严重者可引起失水,电解质紊乱和酸碱平衡失调等急性并发症酮症酸中毒和高渗昏迷。

    患糖尿病的原因有很多,除了遗传因素的影响,还有长期的不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所导致。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专家介绍,糖尿病的临床症状有以下4点:

    1.典型症状:三多一少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和消瘦。

    2.不典型症状:一些2型糖尿病患者症状不典型,仅有头昏、乏力等,甚至无症状。有的发病早期或糖尿病发病前阶段,可出现午餐或晚餐前低血糖症状。

    3.急性并发症的表现:在应激等情况下病情加重。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多尿加重,头晕、嗜睡、视物模糊、呼吸困难、昏迷等。

    4.慢性并发症的主要表现:

    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有无视力下降以及下降的程度和时间;是否检查过眼底或眼底荧光造影;是否接受过视网膜光凝治疗。

    ②糖尿病性肾病:有无浮肿,尿中泡沫增多或者蛋白尿。

    ③糖尿病神经病变:四肢皮肤感觉异常,麻木、针刺、蚁走感。足底踩棉花感,腹泻和便秘交替,尿潴留,半身出汗或时有大汗,性功能障碍。

    ④反复的感染:例如反复的皮肤感染,如疖、痈,经久不愈的小腿和足部溃疡。反复发生的泌尿系感染,发展迅速的肺结核。女性外阴瘙痒。

    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危险因素,这一概念早已深入人心。可糖尿病和体重的关系,很多人仍然存在不少误区。

    有些人认为“只有胖人才会得糖尿病”,认为自己长得瘦,所以,饮食、生活习惯都不注意,经常大鱼大肉、吃饱就睡。结果,体检报告一出来才大吃一惊,血糖、血脂都超标了。还有一些人,突然变得能吃能喝,体重却不断减轻,自以为是减肥成功了,却不知道这是糖尿病的症状。

    事实上,糖尿病与体重之间有一定的规律。一般来说,1型糖尿病多“喜瘦”。因为这类糖尿病是由胰岛素分泌“绝对”不足所致。胰岛素缺乏,人体不易储存能量,身体也不容易发胖。1型糖尿病多见于青少年,起病前体重多属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还会明显下降。2型糖尿病则“有胖有瘦”。超重或肥胖的人,出现代谢紊乱的可能性更大。此病多为成年人,35~55岁为主要发病年龄段。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2型糖友发病前会有一段“先胖后瘦”的过程。由于肥胖、血脂升高等导致胰岛素抵抗,出现“三多一少”症状,进而又引起体重下降。因此,在没有刻意节食的情况下,一个月内体重减轻超过2公斤,就要警惕糖尿病。

    专家提醒:糖尿病应及时治疗,应注意的是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不宜饮食含糖量过高的食物。糖尿病的治疗包括糖尿病教育、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药物治疗、血糖监测、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危险因子的检测和控制。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