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预防老年人餐后低压
随着社会老龄化的日益加重,中国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因此,老年人身体的健康指数,是我们最关注的问题。
专家指出,老年人进食后常有头昏、乏力、困倦、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症状,约经半个小时左右恢复正常,这就是老人餐后低血压症。其原因是人进食后,机体为了保证食物的消化,体内血液出现重新分配,腹部血管扩张充血,脑部血液供应减少。老年人由于心脏功能减退、血管硬化及血压反射调节功能障碍等原因,常常在饱腹后血压下降,出现低血压症状。
专家建议:餐后低血压的预防方法:老人饭后应该休息半小时,然后再活动。不要饭后马上出去走,以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切记!勿在餐前吃降压药
专家讲到:“餐后低血压多见于健康老年人,更常见于高血压、糖尿病、帕金森病、心血管病、自主神经功能损害、瘫痪与多系统萎缩、血液透析的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头晕、晕厥、跌倒、心绞痛、无力、恶心、视力模糊、脑缺氧等,多发于餐后30-60分钟,尤其是吃完早餐后,发生率为73%,中餐、晚餐分别是21.6%、5.4%。”
虽然大部分人可通过体内自身调控系统较快恢复到常态,但也有相当部分老年人餐后血压降低较为明显,持续时间较长,从而导致心脏和大脑缺血缺氧,轻者出现头晕眼花、疲倦乏力、精神萎靡的症状,严重者可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甚至缺血性脑卒中。因此,餐后低血压对老年人的危害不亚于高血压。
为了有效预防餐后低血压,除了调整药物之外,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内科专家还建议老年人做到以下几点:
一、养成餐前喝水的习惯,饭前喝350-480ml的水;减少碳水化合物摄入;
二、少吃多餐;
三、饭后稍微坐一会,或者躺一会儿,餐后低血压与直立性低血压常常合并;
四、不要在餐前吃降压药,应在两餐之间吃;吃饭时不要喝酒。
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作征兆。另外,老年人还需要注意的是冠心病,这是最为常见的心脏疾病,对于冠心病患者来说,除了正规治疗外,急性发作时的急救、自救很重要。
专家介绍:心绞痛是冠心病急性发作的典型症状,具体表现为胸口感觉像石头压着,或者被抓住一样,觉得气也透不出来,甚至有快要死的感觉。一旦遇到这种情况,建议患者立即停止活动,原地休息,解开衣扣,保证充分氧气供应。同时,立即含服“硝酸甘油”等药物,一般3-5分钟可以缓解,药效可持续20-30分钟,可重复用药2-3次。如果疼痛持续半小时不缓解,则应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可能,要立即到医院就诊。
老年人餐后低血压主要发生在午餐后,个别情况下发生在晚餐后,低血压状态可持续1~2个小时左右。因此,在餐后的1~2个小时内老年人要减少活动,注意休息,防止过多活动诱发低血压症状。一旦出现类似许大爷那样的表现,应考虑餐后低血压,及时检测血压停止活动,适当休息,重者须去医院检查。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