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我校留守儿童弱势表现和个案分析
日期:2013-06-28

    摘要: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于是在广大农村地区出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是典型的弱势群体, 父母外出打工后,孩子留在了家中(主要在农村),由于亲情和家庭教育的双重缺失,造成他们在学习、生理与心理发展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为有:自卑、孤僻、悲观、抑郁、我行我素、攻击性强、学习情况不佳、人格发展不健全等。针对这些问题我校对留守儿童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研究,并针对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情感问题,社会独立性等进行了个案分析。
    关键词:我校留守儿童    弱势表现   个案分析 

    一、 留守儿童的定义: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工作,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由年迈的爷爷奶奶照看或者自己生活,不能和父母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儿童。
    二、我校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及个案分析:
    我校地处偏远山区,经济比较落后、消息十分闭塞,许多村民为了家庭和儿女毅然地放下一切牵挂,奔赴都市,加入到汹涌的打工大潮之中。粗略统计,我校75%以上的学生都是留守儿童,而且60%以上是父母双亲外出务工的留守儿童。他们在学习上普遍表现出厌学,学习能力差,成绩不佳等现象。

    故事回放:

    在我所任教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的特点最典型。她就是真真(化名),今年还未满十三岁,是八年级转学过来的一个女学生,成绩很差,作业总是不能按时完成,上课的时候很少用心听讲,总是做小动作,老师提问要么不说话,要么说的什么都听不到。经常做些莫名其妙的小动作,你批评她,她就撇撇嘴耸耸肩,满不在乎的样子。

    经过半年的接触、观察和分析,我深刻地了解到真真有如此表现的主要原因:父母的离开和祖辈的溺爱使得他的个性就像一匹脱缰的野马一般自由散漫,毫无拘束。学习作业无人问津,久而久之形成了习惯。

    根据真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一套较为可行的计划:一方面和方林的父母取得联系,要求他多多关心自己的孩子,至少两周就打个电话询问一下他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并随时和老师进行交流与探讨,让她知道自己生活在父母的关爱之中。另一方面和她的爷爷奶奶相互配合,要求他们严格管教方林,不要给他过分自由的空间。而应给他适当的压力,让他在一次又一次的活动锻炼中学会自己管理自己。此外,我还根据他的性格特点和她谈心告诉她,她的优点,增强她的自信心,从小处要求她但求点滴的进步。对她他身上的众多缺点在善意谦和的教导和严厉公正的批评中帮助他逐渐改正。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和习惯。

    经过将近一年的教育,真真有了明显的进步,现在的她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学习态度端正了许多,不完成作业的习惯和不认真听讲的习惯有了很大的改善,课堂纪律有所改进,小动作和交头接耳少多了,情绪也相对稳定了不再自顾自做自己的事了,对劳动也有了初步的认识,值日主动认真热心肯干了,但是要想彻底改掉她身上的那些不足与缺点还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努力,我相信在我不懈的坚持下,王艺锦会有更大的进步的,因为我知道每个孩子都是天使,只要你给他一对翅膀他就可以自由飞翔。

    三、我校留守儿童的情感问题及个案分析:

    由于父母外出,很少回家,有的甚至几年不归。留守儿童和父母缺少沟通和关爱,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情感障碍。

    案例1:潘洁是我校七年级一个很特别的女孩,性格孤僻,平时总是喜欢独来独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在集体生活中极不合群,她生活简朴,衣服只有仅够换洗的两套,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在校长的带领下,我决定找潘洁谈一次心,开导开导她,让她能快乐地融于集体生活中,但潘洁不善言谈,胆小怕事,一谈到这一话题,便不停的流泪。我们只好找班干部来了解情况,原来班上的几个调皮男生经常欺负她,笑话她是没有爸妈的孤儿,并给她取了一个绰号叫“没人要的人”,我们感到很震惊,潘洁在注册本上不是分明写着父母的名字吗,怎么会是孤儿呢?带着疑问,我们调查了解了潘洁的家庭情况。

    原来潘洁生活在交通闭塞的福田村,一家四口人,由于该村人多地少,加之都是山田,土地贫瘠,这里的村民生活水平相当低,改革开放之前,这里的人均年收入只有几百元,潘洁的父母不甘于生活的贫困,早在八年前就丢下了四岁的潘洁双双去北京经商,潘洁与年迈的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耳背,与潘洁几乎没有什么的交流,潘洁每年只有到春节或隔个春节才能与父母团聚,春节过后便是漫长一年或二年的思念与等待,由于山村的闭塞,也由于父母经商失败,家里没有通讯工具,而父母又远在北京,潘洁几乎与父母失去了联系,两年前,潘洁的弟弟出生了,有重男轻女思想的父母带着弟弟继续在北京生活,对家里的潘洁不闻不问,好像遗忘了家中还有一个渴望得到父母真爱的孩子。潘洁长期得不到母爱与父爱,得不到亲情的温暖。据潘洁的爷爷所说,小时候的潘洁是一个很活泼的孩子,自从她父母不在家后,村子里的小孩有意取乐她,排斥她,导致她的性格越变越内向,在学校的集体生活中,潘洁总是封闭自己的心灵,没有可以倾诉的朋友,性格变得特别郁闷,不善与人交流,总感觉自己低人一等,本该活泼开朗的花季少女变得沉默寡言。

    了解了这二名有着典型问题的留守孩子,我们的心情也特别地沉重。作为担负着全县青少年外校教育工作的县青少年宫,有责任有义务帮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在结束潘洁同学调查回学校的路上,我们建议潘校长,召开本校全体教师会议,就如何关爱留守儿童,如何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话题专门开一次座谈会。

    案例2:强强是一名八年级的男生。他跟随着年迈的爷爷奶奶生活,而爷爷奶奶重养轻教,对强强娇生惯养,她任何要求不管有理无理的都满足,逐步养成了我行我素、自负、嫉妒心强、攻击性强等不好的品行。和同学交往时特别要强,一点点小亏都吃不得,小小的矛盾和摩擦就会对同学大吼大叫,甚至拳打脚踢。同学都嫌弃她,不愿与她交朋友,导致她的性格越变越郁闷、也越来越暴躁。逐步成了班级活动的边缘人,

    做为教师,有职责让文文走出心灵的阴影,走出孤独,让他象所有孩子一样无忧无虑。为了让文文改变不好的品行,我先特意把玲玲安排和她同桌,玲玲是班上表现最优秀的学生之一,也是她崇拜的对象。在玲玲的帮助下,成绩有了进步,也逐步融入了玲玲的小圈子;同时,也发动班上的同学主动接近她,和她交朋友。我在课堂上,经常给她创造表现的机会,只要他在学习上获得点滴进步,我就会对她表扬和奖励。课余时间,我常常找她聊天,在肯定的同时也提醒她要改变的地方。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文文的性情也越来越好,理解别人、体谅别人、帮助别人的情感也越来越强了。

    四、反思:

    一是监护人不力。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大都将其临时监护责任理解为让孩子们吃饱穿暖,不出事。监护职责浅层化,重养轻教,重身体、轻心理,忽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生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严重影响留守学生的受教育状况。

    二是情感关爱明显缺乏。由于父母外出,有的几年不归,留守孩子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他们成了某种意义上的孤儿或单亲孩子,不少儿童被亲情的渴望长期困扰。这种情感欠缺严重影响了孩子与别人的社会交往,导致孩子缺乏对外的安全感和信任感,容易出现性格缺陷。

    五、教育策略:

    “留守儿童群体所存在的问题如学习表现不佳、性格和行为明显偏差等不能完全归咎于有关儿童群体的留守状态,非留守儿童群体也存在着类似的问题”。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的陆士桢教授分析说,但他认为,父母外出务工所形成的子女留守状态催化或加重了有关儿童群体原先处于萌芽阶段的各种问题。作为教师,应该特殊对待这一类学生,既要做他们的老师,又要象他们的父母,要走进他们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关爱、转化“留守儿童”可以运用以下策略:

    1.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辅导和道德引领。

    教师从关爱与理解出发,健康、平等心对待留守儿童,走近留守儿童的心灵,与他们交朋友,让他们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从而排解留守儿童的沉默、悲观、自卑的情绪,同时,鼓励和关注他们在独立的生活中既能照顾还自己,能成为优秀的好孩子。

    2.组织丰富多彩的关爱活动。
    对于每个人来说,家是温暖的,对于留守儿童来说学校就是他们温暖的第二家,老师就是他们对他们全权负责的“父母”,同学就是他们的兄弟姊妹。各班在日常活动中格外照顾留守儿童:班队会上开展”我爱爸爸妈妈”的主题班队活动, 给留守儿童更多倾诉的机会;课外组织“小手拉小手”活动;组织部分留守学生到邮亭长河实践基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大自然中忘了孤单寂寞、忘了对父母的思念,把身心融入自然中,体念着丰收的喜悦和朋友的友爱。加强与家长和监护人的交流,改善了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环境。这一切就是让留守儿童在远离父母的日子里也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3. 强化鼓励、让留守学生在赏识中快乐成长

    罗素曾经说过:“凡是缺乏爱的孩子,无论品格还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发展。”我们对这些特殊的孩子多一些鼓励和信任,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循善诱,如果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就学会自信。平时多注意他们的行为表现,发现闪光点,及时给予肯定、表扬,并在班里为他们作宣传,那么,这些多愁、怯懦的留守孩儿慢慢地也会变得自信、开朗起来。

    4.形成关爱“留守儿童”的合力。
    依据现有情况,与留守儿童的临时监护人进行深入的交流与沟通,增进了解,寻求互助,并对的老年监护人(如学生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给予一定的家教指导,帮助他们正确地管教留守儿童。还争取与留守儿童的父母进行直接对话,互通信息,或利用电话访问的形式及时通报孩子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情况,达到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增强“留守”学生教育合力。

    参考文献:

    1.莫爱民 何荣芬,《留守儿童情感世界个案分析》,2007(3)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