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初秋应注意合理饮食
日期:2013-09-04

    夏秋交替之际,天气变化无常,这样忽晴忽雨的天气容易造成脾胃失调、睡眠不稳、血毒心燥。秋天饮食需要注意哪些?还是让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专家为你从食物的“酸甜苦辣”谈起吧。

    酸——最适宜的口味

    立秋以后气温由热转凉,人体消耗减少,食欲开始增加。因此,立秋时节为人最适合补身体的时候,而进补的原则是“少辛多酸”。所以,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果蔬。

    平日饮食,可在饭菜中多加点醋,吃一些酸性水果,比如山楂,它有促进各种消化酶的分泌、帮助消化、防止脂肪堆积、延缓衰老的作用。还有葡萄,它含有大量柠檬酸、葡萄酸、苹果酸等,功能是生津止渴、开胃消食,还有滋养强壮、补血、强心、利尿的功效。此外,柚子、橘子也是秋天常吃的酸味水果。柚子具有消除人体疲劳的作用;而石榴能杀虫、收敛、涩肠、止痢。

     甜——最需要控制的口味

     俗话说“秋风起,长膘忙”。立秋后天气转凉,人们胃口大开,饮食会不知不觉过量,不仅容易长秋膘,还容易引起肠胃问题。而甜腻的食物摄入过多不易消化,容易刺激肠胃引发疾病,因此,秋天应该多吃豆腐、黑豆、芝麻、萝卜、鸭梨等清淡食物。一来减少肠胃刺激,而来防治体重增加。

    另外,金秋季节,大量水果、月饼上市,中秋、国庆双节更给人们提供了大吃大喝的理由,过多的糖会刺激胰岛素分泌,如若饮食控制不当,一味满足“口腹之欲”,非但肥胖者大增,慢性病人群比如高血压、高血脂和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易出现反复。

    辣——最应该远离的口味

    古医书上曾说:“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这就是告诉我们,秋天,少吃辛辣。

    万一“上火”了,可以通过饮食或合理使用药物加以调节。如多饮水,每天1500毫升以上,可以加蜂蜜、菊花,多食用梨、香蕉、西瓜、猕猴桃,多吃苦瓜、黄瓜、菠菜、藕等绿色蔬菜。症状严重的可选择中成药如清血解毒合剂、三黄片、牛黄上清胶囊等但要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局部症状还须对症处理。

    苦——最忌讳的口味

    中医学认为,苦性燥,苦燥之品易伤津耗气。《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言:“多食苦,则皮槁而毛拔。”秋季燥邪当令,肺为娇脏,与秋季燥气相通,容易感受秋燥之邪。许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往往从秋季开始复发或逐渐加重。因此,秋令饮食养生应忌苦燥。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