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海归”面临变为“海带”、“海藻”应放平求职心态
文章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日期:2013-08-01
作者: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信息中心

    对于“海归”这个词,想必大家都已十分熟悉,意思就是海外留学然后回国创业的人员。但大家是否知道,由于近年来国际形势的改变造成的海归就业难的局面又衍生出了与海归相关的许多新名词,比如:“海带”、“海藻”、“海草”、“海泡”、“海根”、“海鲜”和“海星”等。
    “海带”,即“海待”,指海外留学归来却找不到工作的待业者;“海藻”,即“还找”,指海外留学归来不断寻找合适工作的人员;“海草”,指海外留学归来,却依旧学术背景不高,找工作很难的人员;“海泡”是指毕业之后拿不定主意,在留学地和国内之间摇摆不定的人员;“海根”,指扎根于海外,且已打下一定基础的人;“海鲜”,指毕业之后回国受到重用的留学人员;“海星”,则是指海归当中的明星。
    由以上从海归衍生出来的各种新名词,我们也可以看出当下海归回国就业的情况不容乐观。有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的留学生总人数为39.96万人,各类出国留学的归国留学生总数为27.29万人,按比例计算可得出共有约70%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发展,形成了“史上最大回国潮”,加之2013年中国国内高校毕业生也道道了699万,另外还有经济增速放缓、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对外贸易增速回落等因素的影响,国内计划招聘的岗位数同比下降了15%,使得无论是海归还是国内大学毕业生都面临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压力。
    很多海归都感叹拥有海外学历的“金字招牌时代”已经终结了,还有许多海归开始对出国留学的意义产生怀疑,对未来的就业前景感到气馁,“留学花了100万,找个工作三四千,值吗?”。有调查表明,海归毕业生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年薪普遍不高,有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年薪不足4万元,超过三分之二的人年薪不足6万元,这与数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的留学成本相比,投入产出比例严重失衡。
    海外留学后再回国工作真的已经成了“赔本的买卖”了吗?其实不然,针对目前海归回国就业的现实情况,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建议各位海归留学生:要将求职心态放平和。因为海归毕业生能将求职心态放得越加平和,越能符合大势所趋,越能早日找到称心如意的工作。海归毕业生应该认识到目前的“就业难”是一个普遍现象,它是由当前就业市场的供需不平衡引起的,并不是因为海归过剩,而是因为整体的人才供给都已经过剩,远远超出了需求的数量。另外,海归就业难还说明了当前用人单位的招聘越来越理性,使得海归毕业生的整体竞争力也得到了客观的评价。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有一项调查已显示,大多数海归毕业生在归国后的6个月之内还是能够找到合适的工作的。
    所以当前海归毕业生应该做的,就是将求职心态放平和,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定位,如果有回国就业的打算,就要提早熟悉国内的各种情况,以尽早找到合适的工作。


    在调整心态、放平心态方面,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的心理专家建议海归毕业生们做到以下三点:
    1、接受现实。
    海归应认清当前的国际和国内形势,对当前的就业情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同时,还要认清自己的实际水平和能力,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切忌好高骛远。另外,还要做好不断地继续学习的准备,因为只有与目前的环境彼此适应之后,才能使自己的特长得到最大的发挥,才能得到更多的认可。
    2.归零心态。
    海归一定要先将心态“归零”,自主地摘掉自己海外镀金的光环,去除心中的优越感,将自己与其他竞争者放在同一起跑线上,真正安下心来踏实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情。摒弃西方人际关系对自己交际习惯的影响,了解国内的文化和交际习惯,避免在国内发生价值观与文化上的冲突,尽快地适应集体、融入集体。
    3.明确定位。
    海归要准确地给自己进行心理定位,寻找最能发挥自己个人价值的地方去,并且随时准备提升自我。因为海归本身具有比国内毕业生更宽阔的国际视野、更强的外语交流能力等优势,所以只要他们能够安下心来踏实地做人做事,时间久了,自然能够显示出他们的能力。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