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精神障碍患者八成初诊“来晚了”
日期:2013-11-02
    10月10日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截至2013年6月30日,北京市登记在档的精神障碍患者共有7.2万人,其中严重精神障碍患者6.3万人。2012年,本市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已达92.1%。

  10% 精神疾病患者肇祸比例并不高

  最近一段时间,精神病人肇事肇祸事件频繁见诸报端。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率是不是更高?北京安定医院副院长郑毅表示,与普通人群相比,精神病人的肇事肇祸特别是“杀人”的精神疾病患者比例并不高。但精神疾病患者的“杀人”事件却被过度渲染,导致社会对精神疾病患者产生了恐惧、歧视,增加了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专家表示,一般来说,重性精神疾病患者中仅约10%具有肇事肇祸行为及危险,其中大部分是有征兆,可以防范的。

  郑毅说,很多精神疾病患者通过治疗可以回归社会。他曾经治疗过的儿童精神障碍患者中,绝大多数都回归社会,有的还考上了大学、读了研究生。但与其他疾病患者不同的是,这些患者都不愿站出来说说自己的经历,鼓励正在患病的孩子和家长。“这也与病耻感有关。”

  80% 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讳疾忌医

  郑毅说,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及家属讳疾忌医,早期的一些信号没有被重视,导致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就诊时往往病情都比较重。在郑毅的门诊中,初诊患者中有八成左右病情都比较严重。很多精神疾病患者出现了一些早期信号,患者或家属都期待患者自己能够好转。实际上,重症精神疾病患者的体内已经出现了生物学变化,因此,仅靠自身调节是无法解决问题的。郑毅提醒市民,如果家人或朋友出现了行为情绪异常、给周围人带来了麻烦和痛苦,失眠,多疑,学龄儿童青少年突然成绩下降等,这些都是心理精神疾病发出的早期信号,患者及家属一定要注重这些信号,尽早到设有精神科的正规医院或者精神疾病专科医院就诊,“这就像高血压患者不能等到已经脑出血、糖尿病患者不能等到足部溃烂才去就诊一样,精神疾病也是越早重视,越早治疗,效果越好。”

  30% 精神疾病患者出院后就业率低

  专家表示,目前我国依然面临着精神疾病的复发率、再住院率和致残率高等问题,从而导致精神障碍患者很难重返社会、独立生活。研究指出,出院后的精神障碍患者就业率只有15%至30%。事实上,科学系统有效的治疗和精神康复训练能够预防精神疾病的复发并降低精神疾病的致残率。去年,北京回龙观医院又成立了包括职业康复工厂、职业康复农疗基地和社区职业康复工疗站的职业康复中心。精神障碍患者可以在这里获得更专业、科学和更有针对性的精神康复治疗和训练,从而帮助患者从职业康复项目中受益,使其工作技能和社会功能得以恢复。

  近九成抑郁症未就诊

  目前我国约有2600万人患有抑郁症。但80%至90%的抑郁症患者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够未就诊;在就诊的患者中又有80%至90%首诊在综合医院。一项涉及15个国家和地区的调查显示,内科医生对心理障碍的平均识别率只有15.9%,而中国的识别率位列倒数第二。

  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说,由于文化背景、教育程度及个人习惯不同,不同的患者对于抑郁症状的描述可能不同,有的患者存在典型的抑郁症状,但不会表述,也有些患者对抑郁体验缺乏认识,就诊时抑郁症状不典型或注重强调躯体不适,这需要临床医生对抑郁相关的描述保持敏感性,并了解抑郁症的主要特征。

  中国心理健康标准

  1.认识自我,感受安全。评价要素是自我认识,自我接纳,有安全感;

  2.自我学习,生活自立。评价要素是生活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3.情绪稳定,反应适度。评价要素是情绪稳定,情绪控制,情绪积极;

  4.人际和谐,接纳他人。评价要素是人际交往能力,人际满足,接纳他人;

  5.适应环境,应对挫折。评价要素是行为符合年龄与环境,接受现实,合理应对。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