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对35000名老年人心理求助电话的统计分析显示,超过40%的独居老人有抑郁症倾向,其中有48%是因为老人长期独居的孤独感引起的。而社会、子女对老人心理健康的忽视,老人对自身心理健康的不了解,也使得老年人遭遇老年心理危机,严重影响了老年生活质量。日前,公益组织“爱心传递热线”发布精编的《老年人心理解码》一书,该书邀请心理学、社会工作等方面的专业人士,根据该热线7年来的心理救助案例,对老年人心理危机进行全面梳理和分析。
孤独就像一把刀
“孤独”是导致老人抑郁的最大诱因——在表现出抑郁的40%的老人中,有48%的人经常会向心理疏导志愿者倾诉孤独。“孤独像一把刀,每天都在一刀一刀割我。”一位老人曾经如此诉苦。“不怕死,却怕活,这正是抑郁症患者的特点之一。”徐坤说。
在我国,55岁以上人群中,每年有超过10万人自杀,老年群体自杀率非常高。在热线救助过程中,也经常遇到有自杀倾向的老年人,这些老人大多有抑郁情绪。“因为儿子一句伤人的话就跳楼;因为慢性病困扰跳楼;总是怀疑孩子偷自己东西,不想活了……我们听到了很多这样悲伤的故事。”徐坤说,“如果能早点发现老人抑郁,早一点介入心理疏导,或许就可以避免悲剧。”
由于逐渐退出社会,参与集体活动越来越少,老人越来越缺乏与外界的交流,就容易封闭自己造成孤独、抑郁。如果子女常回家看看,社区、社会组织多为老人组织集体活动,帮助老人排解孤独、寂寞,就会使老人远离抑郁。
生理机能丧失使老人抑郁
依据分析,与子女矛盾、生理机能丧失,是导致老人抑郁的另两大原因,在抑郁老人人群中,这两个原因导致抑郁的比例均为26%。生理机能的丧失,会让老人觉得无助、无力,容易产生对自己和生活厌倦的情绪,不能及时调节排解,就容易导致抑郁。而抑郁的老人更加敏感,也更容易与子女产生矛盾。
身体机能退化,是老人不得不面对的客观现实。例如性激素消失且男女两性出现的时间差达15年;代谢减缓、胺类物质丧失本身就会导致抑郁;脑灰质、脑白质衰退,会导致帕金森、老年痴呆症等;小脑萎缩会导致语言、行动退化……“如果子女和老人都能了解这些规律,能做好心理准备,及时排解不良情绪,就能更好地防止抑郁。”徐坤说。
多数老人忌讳提心理病
老年人心理问题被忽视,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老人拒绝承认自己有问题,也排斥‘看病’。有很大比例老人都不承认自己有心理问题,其中还有26%的老人是子女打电话咨询后,才确认老人有心理问题。
“面对面的心理辅导、疏导,目前并不是最佳的老年心理咨询方式。”针对老人心里有事儿口难开的现状,徐坤分析道,“相反,电话咨询这种匿名的帮助效果更好,有利于老人放下心理包袱。通过心理咨询志愿者的陪伴聊天,慢慢疏导化解心理问题。”
据介绍,《老年人心理解码》将分别赠送给本市10所养老院。该书结合心理救助案例,系统介绍了老年期心理特点,常见问题以及正确的处理方法,内容涵盖老年期身形变化、家庭心理、婚恋心理、性心理,以及健康心理等。该书还介绍了70个适合老年人进行的团体游戏。希望让老人和身边的人,知道如何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