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华中医药学会在北京召开学习贯彻落实《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专家座谈会。来自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所、北京中医管理局以及北京中医医院等单位的1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专家们就《规划》的特殊意义、特色亮点以及学术团体能为行业做何贡献等进行了热烈讨论。
中医药是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规划》是我国首个由国家层面制定出台的关于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发展规划。会上,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会长陈珞珈认为,《规划》中最突出的亮点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规划》由国务院来发布,传达了党和国家对中医药健康服务高度重视的信息,也反映了中医药在国民健康中的独特作用与不可替代性;第二,《规划》首次明确了中医药健康服务的概念、内涵、目标、重点以及保障的政策与措施等,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第三,《规划》将规划任务与具体项目结合起来,在内容和文风上务实;第四,第一次提出了要发挥中医药行业组织的作用。
《规划》中确定了“中医养生保健服务”和“支持发展中医特色康复服务”等七项重点任务。陈珞珈重点对“防治康一体化”进行了分析。他认为,中医的“防”主要在基层卫生组织,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要把中医的“治未病”和“中医健康管理”融入到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中去;中医的“治”主要在中医的医疗机构,如中医医院、中医门诊部、诊所等;而中医的“康复”可以在中医的康复医院里开展,但目前中医的康复医院廖若辰星,中医康复也可以在中医综合医院里发展“康复科”来承接。
那么,像中华中医药学会这样的学术团体在贯彻落实《规划》的过程中可以做哪些工作呢?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药文化研究院院长孙光荣表示,以学会本身的功能来看,学会可以做到“四出”。一是出谋略,例如,学会可组织专家对落实《规划》的条件、难点以及对策等进行调研;二是出标准,例如根据《规划》,发挥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特点,学会可进行对中医“治未病”评估干预标准流程的研究;三是出资源,例如,组织专家编制课件,或派遣中医药专家成为落实《规划》的顾问;四是出平台,例如,成立临时性机构以及专家资审联络办公室,学习贯彻落实《规划》。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