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肛又称肛管直肠脱垂,是直肠黏膜、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于肛/门外的一种疾病。多见于老年人,一般均有多次脱出病史。患者来院急诊的原因多为脱出后不能还纳,甚或持续数日,脱出时间稍久时,可引起黏膜水肿或发生溃疡。
主要症状
脱肛起病缓慢,无明显全身症状,早期大便时直肠黏膜脱出,便后能自行回纳。常有血性黏液从肛/门流出,刺激肛/门周围皮肤,引起瘙痒。严重者咳嗽、蹲下或行走时亦能脱出。有时不易回复,须用手推回或卧床休息方能回纳。病人常大便不净或大便不畅,或有下腹部坠痛,腰部、腹股沟及两侧下肢有酸胀和沉重感觉。
防治护理
1.一般治疗:可先用温硼酸溶液湿敷,待水肿消退后予以还纳,还纳的方法为:使患者俯卧或侧卧,用油剂涂抹脱出部位,然后术者以食指轻轻挤压脱出部,使其逐渐还纳,避免用力过度。手法复位的同时,应详细检查脱出部有无息肉或先天缺损等情况,以便急性期后予以矫正。
2.内治:以补中益气汤(黄芪15g、党参15g、白术10g、陈皮6g、炙甘草5g、当归10g、升麻3g、柴胡3g)为主,酌加收涩的五倍子9g、诃子9g、金樱子12g等。也可用人参芦,每日1个,研末温开水送服。
3.针灸:可选用体针。取长强、百会、足千里、承山,宜用补法。也可选用耳针;或用梅花针在肛/门周围外括肌部位散刺。
4 .其他:如注射法、手术等。对于脱出时间较长且伴有绞窄或坏死时,须在纠正全身情况后方可手术。
5.护理:应练习平卧位排便,减轻直肠脱垂。同时,应避免粪便干结。
上一篇:治疗痔疮的几类外用药
下一篇:脱肛患者日常保健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