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礼仪之邦,讲究“礼尚往来”,所以送礼是中国社会必不可少的重要礼仪,可以说送礼已经是中国人民的一种风俗习惯了。送礼也是有学问的,如果一份礼物能够送得合适、恰到好处,令对方十分满意,那这份礼物就能够在很好地表达你心意的同时,巩固和加强彼此间的良好关系;如果一份礼物送得不能令对方满意,那这份礼物白白浪费了你的金钱和精力,还容易让对方误会你的良苦用心,甚至对彼此已有的关系造成不好的影响。
针对送礼,相关方面的专家也做过了很多调查。有调查显示,在送出去的礼物中,只有10%被接受者所喜欢。还有调查显示,送礼最多的是送给领导,比例占到将近40%,送给亲戚的还不到10%。
那么,送礼要怎样才能送到对方的心里呢?要想送礼送到对方的心里,就要掌握对方的心理,找准对方的心理感受,只要能让对方在收礼时感受到良好的心理感受,就能达到令双方都满意的效果。
送礼心理法则1 罪恶感消除法则
设想这样一个情景:你在下班的路上无意中发现一家商场的橱窗中有一件你非常喜欢的大衣,走进商店你试穿一下,发现效果比你想象的还要好。可是一看价格牌,差不多是你一开始估计的价格的两倍――显然太贵了!你权衡了半天,最后还是选择依依不舍地离开商店。
你到家没多久,你老公也到家了,你感到意外的是,他买回了你刚才试穿的那件大衣。他解释说,碰巧看到了你试大衣的一幕,为了给你个惊喜,在你走后他把那件大衣买了下来。现在的问题是,假设那家商场允许一周内无条件退货,你会不会因为太贵而把大衣退掉?
绝大多数人是满心欢喜、感谢老公,然后把衣服留着。那么,为什么自己舍不得买、老公同样是用家里的钱而你会高兴地把衣服留下?原因就在于你自己买这么贵的衣服有一种罪恶感,而老公来买,他帮你承担了这份罪恶感。所以,送礼的罪恶感消除法则就是送对方想买而舍不得买的礼物。显然,这样的礼物价值不低,适合你需要给接受礼物的人留下深刻印象时采用。
送礼心理法则2 剑走偏锋法则
如果说法则一是让你选择对方想买却舍不得买的东西作为礼物,法则二的建议是让你选择对方自己不太会买的东西。剑走偏锋的法则显然有风险,要成功需要满足两个前提:第一个前提当然是“新”――也就是对方自己没想到。第二个前提是礼物能够达到开拓新需求的目标,这有点类似企业开拓一个新的市场。
剑走偏锋法则大约有三个思考方向:第一,实用却没有想到。比如,许多家庭孩子在念书,为了不影响孩子做作业大人看电视时要么把声音调得很低、要么干脆关掉。如果你能送一个电视使用的无线耳机一定很受欢迎。第二,颠覆性。比如对方是一个很严肃的正人君子你送他一个好玩有趣的性趣用品;或者一个人打扮风格一向保守,你送他一件花衬衫等等。第三,小型另类奢侈品。这个是一个相对安全的选择,比如给一个平时不太注重打扮的女性送一个顶级品牌的丝巾;或者是一个日用品的升级产品,比如手电筒是很普通的东西,你能送一个高科技的手电筒对方也会印象深刻。
送礼心理法则3 送实物不如送体验
最近有一系列的心理学研究发现经历要比物品更能让我们感到快乐,原因在于物品是保留在眼前,而经历是保留在记忆中。眼前的东西经常看,时间一长就习惯了;而记忆中的东西偶尔回忆起来总能带来快乐。
比如,最近的一项研究要求受访者回忆一项购物经过和一次体验消费的经历,结果发现人们感觉体验的满意感要高于物品消费的满意感。实际上,之前已经有研究表明,根据自我报告法,相比实物消费,人们似乎对体验消费更满意。
根据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可以更多地考虑以送体验代替送实物。这里需要特别注意一点,就以最普通的请吃饭为例,假如你想请人在一家高级餐厅吃一次饭,通常的做法是我们陪客人一块去,但是我们的建议是送体验让客人自己去体验更好。换一句话说,你可以事先买好那家餐厅的兑换券,以便让客人自己决定什么时候、和什么人一块去。
有关送礼的统计数据
■ 送礼的对象
37%的礼物送给了领导,34%的礼物送给了朋友,12%的礼物送给生意伙伴或客户。
送给亲戚、同学、老师、邻居的礼物分别占4%、2%、5%和0.1%。
■ 接受者对礼物的评价
总体来说,人们仅仅喜欢收到的礼物中的10%。
其中,男人要比女人对收到的礼物更不满意。
■ 礼物与谎言
差不多半数的人收到不喜欢的礼物时会撒谎说喜欢。
女性要比男性更会“发出赞许声”(55%对49%)、更会“充满热情地说谢谢你”(65%对57%)、夸奖礼物(69%比59%)、通过肢体语言表达出高兴的情绪(49%比39%)。
有12%的人表示他们会直接告诉对方这个礼物不喜欢,男性的比例显著地高于女性。
■ 礼物与焦虑
25%的人表示送礼使他们感到焦虑或者非常焦虑。
20%的人表示收礼让他们感到焦虑或者非常焦虑。
无论是送礼还是收礼,男人都比女人更感焦虑。
■ 人们对礼物的一般看法
半数的人表示可以接受将礼物转送给其他人。
超过半数的人认为可以接受礼物的善意谎言――也就是收到不喜欢的礼物时撒谎说喜欢。赞同这个观点的女性超过男性(77%比69%)。
25%的人期待着在礼物交换中遵循对等原则,也就是送出去的礼物和收到的礼物价值相当。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