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重视养生,连每天都离不开的水也打出健康牌,从网络上、养生书籍中都可以看到大量指导喝水的信息。怎么喝、喝多少、喝哪种水,讲究颇多。这些信息哪些真、哪些假呢?
1.“一天八杯水伤肾可致肾虚”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出现了所谓的健康理念,一天八杯水,多喝水可以排毒,还可以冲刷大肠。其实,这样喝水,非常伤肾,严重了还会造成肾虚,憋不住尿。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里存储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
喝水原则:想喝及能喝下
饮水量有个体化差异,不要教条地遵循“一天八杯水”。
身体健康的人只要把握住口渴不渴,喝水之后不会胃胀难受这个原则。如果口渴想喝水,又能喝得下,就放心喝吧。
胃功能、肾脏功能,心功能、肝功能不好的人,喝水就要量出为入,看排出的汗量和排尿量来决定饮水量,饮水过多会造成水肿,甚至水中毒。而肾功能差有水肿,正在做消肿治疗的人“出”的量要大于“入”的量。
尿路感染的人平时要养成多喝水的习惯,充分发挥水对尿道的“冲洗”作用,避免细菌繁殖;而肾结石患者的饮水量大于平常人,目的是加快尿液的排出,把在肾脏中沉淀和积聚的钙质、杂物排出体外,不致于形成结石。
生活中,有些人特别容易口渴爱喝水,而有些人不容易口渴,勉强喝水会感觉到腹胀、想呕吐。从中医的角度讲,后者属于脾肾虚,这类人日常有腹胀、怕冷,湿重、腹泻等身体特征,此时不用勉强喝水,免得脾胃虚运化不了,转变为湿燥、痰郁。
“现代人光图快,灌水牛饮,结果导致胃中存有大量冷水,不是尿出去,就是存下来,没有办法成为体液。”这个说法不正确。因为水喝进胃肠后,会吸收入血液,要经肾脏过滤而形成小便,并非“吃进去就拉出来”。
“喝水要小口,三口即止,留有余地,方便消化吸收”这是值得提倡的,小口喝水更利于身体吸收。
2.“睡前一杯水可防心脏病突发猝死”
心绞痛、心肌梗塞等疾病是由于血液粘稠度高而引起的。人熟睡时由于出汗身体内水分丢失,造成血液中的水分减少,血液的粘稠度会变得很高。但如在睡前喝一杯水,可减少血液的粘稠度,减少心脏病突发的危险。
睡前喝水预防猝死?没用!
没有任何医学文献以及统计学数据证明此观点。
心肌梗死、心肌梗塞是由于冠状动脉斑块破裂导致的。如果人体血液的粘稠度过高,血液过于浓缩,确实会加速破裂的过程。
但要考虑,冠心病的患者以老年人居多,而且前列腺肥大的比例高,若睡前过量喝水,会老想上厕所,影响睡眠质量;部分人长期有冠心病、心肌缺血,心功能不太好,若睡前喝水过多,血液回流差,会加重心脏负担,引发气促;肾功能不好的人,会因大量饮水造成肾脏功能过重,加重肾衰。
若不是剧烈运动,按正常的饮水频率和饮水量,体内缺水不会很厉害,渴了就喝,顺其自然就好。若在户外活动多,太阳底下暴晒出汗多,在白天就要注意补水。
此外,人在睡觉的时候,确实会因为出汗而丢失水分,平均达200~300毫升左右。但一般情况下,人体可自行调节体内水分平衡,这点水的丢失由于肾脏的补偿作用,并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伤害。三伏天大家都开空调睡觉,注意保持环境的湿度就行了。
预防心脏病发作,要去除诱发因素,改变不良生活方式。通过药物控制血压、血脂、血糖。注意运动,戒烟戒酒。这才是预防猝死行之有效的方法。
3.“饭后喝凉水等于得癌症”
凉水能将刚吸收的油质立刻变成固态,从而影响消化。所以餐后要喝热饮。
饭后喝凉水不利于消化
中医确实不主张饭后喝凉水,因为凉水会影响胃的消化,但说这么做就会导致癌症就言过其实了。
“凉水能将刚吸收的油质立刻变成固态,从而影响消化”毫无依据,胃有胃液,能促进消化吸收,且进入胃部的食物会经过口腔的咀嚼,有唾液淀粉酶先处理,不可能出现这样的情况。
4.“饮料不能作为清晨第一杯饮料”
早上起来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市售的果汁、可乐、汽水、咖啡、牛奶等饮料。一些饮料有利于排尿,清晨饮用非但不能有效补充机体缺少的水分,还会增加集体对水分的要求,反而造成体内缺水。
饮料有其“最佳用途”
饮料中除了水,还有碳酸、电解质等。夏天若出汗多,水分丢失,此时更适合补充电解质。拿碳酸饮料来说,它里面含有碳酸,能带走热量,人喝后会感觉凉爽。
胃不好的人,清晨确实不适合喝咖啡和浓茶。
空腹喝牛奶问题不大,但如果本人的胃肠道较敏感,有乳糖不耐受一喝牛奶就腹泻,建议先吃点东西再喝牛奶或者将牛奶稍微加热再喝。
5.“早起一杯盐水,能帮助排宿便”
网上盛传舞蹈演员杨丽萍的纤体食谱,文中称其每日9点空腹喝一杯淡盐水,可以排毒养颜。
高血压、肾病患者一定要控盐
淡盐水确实有润肠通便的作用,但高血压、肾病患者一定要控盐。特别多数人盐分的摄取量本来就超标,“控盐”的任务非常艰巨,更应该尽量减少盐分的摄取。
人在整夜睡眠中未饮滴水,确实需要喝水稀释血液。早晨起床时,血液已成浓缩状态此时如饮一定量的白开水可很快使血液得到稀释。但提倡慢慢,少量多次地喝。
6.“不要喝冻水、冻饮料”
冷饮喝到胃里,就要靠胃的热气,把它温到36.5℃跟人体一样的温度。日积月累,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
冻水+虚寒容易咳嗽
从中医角度讲,脾胃正常运转要阳气,这是脾胃的动力。喝冰冻的水会伤阳气,当本身体质虚寒,会影响消化吸收。
对“胃受不了,肺胃相连,肺也受不了”之说,中医认为,“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体内痰湿过多,可表现为肺部的症状,表现为容易咳嗽、生痰、易感冒。
因而,饮食不要过度贪凉,三伏天出于防暑降温的考虑,可以适当喝凉水,但千万别大口大口猛灌,而是小口小口少量喝。
7.“柠檬水会破坏恶性肿瘤细胞”
热柠檬水能释放一种苦涩抗癌物质,抗癌比化疗强一万倍!它减慢癌细胞的生长。但更令人吃惊的是:用柠檬提取物这种类型的治疗,只会破坏恶性肿瘤细胞,它不影响健康的细胞。
纯属“美好的愿望”
只有“毒物”才能杀死肿瘤细胞,临床上的抗癌药都属于毒性药物,才对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同时也杀害了少量新陈代谢旺盛的正常细胞)。这是因为,肿瘤细胞不同于正常细胞,两者一个健康一个病态,是对立存在的。若日常大量食用的普通食物就能杀灭肿瘤细胞,岂不是也有能力杀灭正常细胞?这显然是不合逻辑的。
有些抗肿瘤药物确实是从天然食物中提取的,但并不意味着吃这种食物就能抗癌或预防癌症。例如,紫杉醇从南国红豆杉的树皮中提纯而来,民间很多人拿红豆杉树皮泡水喝,希望预防癌症。可“提纯”意味着要加工制作,有“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过程,原食物中的有效成分是很复杂的。
癌症患者及其家人千万别陷入误区,不能听信“吃某某抗肿瘤”一说而过分依赖、偏吃某一种食物。癌症患者更应注意保持饮食的均衡,毕竟每种食物的营养构成不同,摄取食物的品种越丰富,营养就越丰富。
8.“喝碱性水就能拥有弱碱性体液”
人在一生下来的时候,身体大多属于健康的弱碱性环境,但在后天的各种坏习惯的影响下,身体会逐渐变酸,而身体逐渐变酸的直接后果就是滋生各种各样的疾病……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7~7.35之间时,属于弱酸性体质,此时容易受到有小病痛或某些疾病的干扰;当人体的pH数值处于6.9~7之间,属于强酸性体质,此时人极容易患上如癌症之类的重大疾病。
大鱼大肉会造成“酸性体质”,让你更容易疲劳、感冒和得癌症;而多吃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喝碱性水就能拥有“弱碱性体液”,祛病强身。
有研究但无定论
这些年很多关于“酸碱体质”方面的研究,但研究得并不充分,都没有定论。正常情况下,人体是弱碱性的,PH值在7.0~7.45之间。但食物被摄取入人体,经过身体内循环,消化吸收后,代谢的产物是酸是碱谁也说不清。
首都师范大学化学教授谷学新曾做过实验。他按照人体体液的化学成分组成,配制了一个模拟人体体液环境的缓冲溶液,其中含有磷酸一氢钠和磷酸二氢钠。依照每人每天喝一升水的比例,往缓冲溶液中加入永衡碱性钙离子水。结果发现,加之前缓冲体系是7.4,加进去以后,pH值还是7.4;另一个相反的实验表明,酸性水也同样无法改变体系的酸碱度。
总而言之,饮食最重要的是均衡,食物跟药物一样同样讲究“搭配”“配伍”,中医称之为“生克制化”,没有一种食物能提供给人完整的营养。大家在进食可参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不挑食不偏食不过食。
所谓的“碱性食物”蔬菜水果有益健康,更是因为这类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矿物元素、膳食纤维等物质。此外,想要拥有健康的身体,饮食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生活方式、运动同样影响身体状况。
9.“多喝柠檬水能美容”
柠檬是具有抗氧化功效的水溶性维生素C类食物,柠檬酸能去斑、防止色素沉着,内服外涂均有效果。
没有一种食物是万能的
目前,很多结论产生于实验室,是提取一种成分做试验得出的结论,离临床运用还有一定的距离。这是因为,实验室环境与人体条件不同。某样东西是否真会在人体中发挥作用,要大量的、多中心的研究结论,需要大量的样本和大量的时间。
对这类研究室得出的结论,大家的态度是看看、参考一下,没必要作为一个准则和医嘱严格执行。
柠檬是富含维生素C,但维生素C也只是众多维生素中的一种,它不是万能的,也不是越多越好。饮食关键是平衡。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