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需转载本站内容,请阅读版权声明,并注明文章出处: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官网。作者请署名: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信息处。
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出汗暴露的健康隐患
文章来源: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
日期:2013-09-24
作者:聊城市第四人民医院宣传中心

   夏天过去了,可有些人感觉自己出汗反而更多了。出汗是一种散热的生理现象,但有些异常出汗会让人很不舒服,甚至影响社交、工作。那么,什么样的汗会有问题?不同的出汗性质、部位、时间又意味着什么?

  出汗异常多因气虚阴虚

  有的人不管天气冷热都出汗,有的人出汗的时间、部位很奇怪,如夜里出汗或手脚心出汗,但很多人并不把出汗当回事。其实,这已经是中医一个很重要的疾病指征了。中医问诊有一个《十问歌》,其中一句是“一问寒热二问汗”,即第一问你冷不冷、热不热,第二就是问汗,可见出汗的重要性。

  出汗异常在中医上被统称为汗症,从时间上分3种:白天醒着时比正常人都容易出汗,称为自汗;黎明醒来异常出汗,称为黎明汗;睡着以后出汗,偷偷摸摸地像小偷一样,称为盗汗。从部位上也能分3种:头出汗、手脚出汗、半身出汗。

  异常出汗的原因主要有两类,即气虚自汗和阴虚盗汗。如果白天自汗,晚上盗汗,那可能是气阴两虚。另外,气血两虚、阴阳两虚也可能导致异常出汗。

  夏天暑气重,暑伤气阴,也容易导致多汗,但很多人不重视,觉得夏天热就该出汗。有不少中老年人夏天运动过度,回来就中风,中医认为是出汗太多,导致消耗大,气阴两虚。一年四季中,最耗人的就是夏天。广东人之所以天天喝汤,就是因为四季如夏,基本上没有特别冷的季节,四季都在消耗,不喝汤可能撑不下来。夏天,北方的饭馆经常提供酸梅汤,里面有乌梅,它有两个作用,一是止汗,二是养阴,其解暑清热作用要好于绿豆汤。加上乌梅养阴,出汗多了就阴虚,所以酸梅汤是一个最佳选择。有条件的还可加点五味子、黄精,能补肾补阴。孙思邈建议人们从农历五月份开始吃五味子,就是怕夏天汗太多,耗散太重。

  几类人最易多汗

  更年期的女性、产后女性、肿瘤化疗病人和长期卧床的病人容易出汗。其中,更年期的女性常见的病症就是燥热,一阵一阵地感觉身上热,并且出汗,这与雌激素分泌异常有关。还有一种多汗是药源性的,不管是中药还是西药都可能导致,严重的被中医称为“漏汗”。

  儿童多汗也非常多见。不少学龄儿童玩十几分钟就满头大汗,很容易感冒。从中医角度讲,原因就一个字——“多”。首先是吃得多,并且摄入的高热量食物和热性食物多;其次是穿得多,睡觉时盖得多,家长抱得多;最后是哭得多、闹得多,也就是代谢过剩。归根结底就是内热,中医有句话叫“若要小儿安,三分饥与寒”。

  出汗异常的调理方法

  调理汗多,推荐3个实用的小偏方。第一个是最常见的桑叶,用于自汗、盗汗都可以,最好是清晨摘的新鲜桑叶,摘下后马上放到瓦上焙干、碾碎,每天早晨喝粥的时候吃上6~10克,快的三天便可见效。桑叶也可以打碎放到粥里喝、水煮或者煎汤直接喝。第二个是地骨皮,就是枸杞子植物根的皮,可以清虚热,缓解阴虚盗汗效果好,但不能直接吃,可以熬水喝。第三个是仙鹤草,本身是用于止血的,但现在发现有很多其他作用,如止汗、止咳。取仙鹤草30克,熬水以后代茶饮。

  除此之外,还可以有针对性地服用一些中药来改善异常出汗症状。气血不均衡引起的半身出汗可以用小柴胡和桂枝汤一起煎熬成柴贵汤,可疏肝解郁,调和营卫。治疗更年期汗多,可服用当归六黄汤,即生地黄、熟地黄、黄芩、黄柏、黄连、黄芪一起用水煎服,可清热、补气、养血、舒肝。肿瘤患者化疗后伤气阴,容易出汗,可用生脉饮加牡蛎散。生脉饮成分是人参、麦冬、五味子,用于气阴两虚,其中人参是补气的,麦冬、五味子是补阴的;牡蛎散中有浮小麦、麻黄根,主要用于止汗。

  许多非药物疗法也可以有效治疗汗多。比如很小的孩子出汗可以用灸法,灸神阙(肚脐眼)、涌泉穴(脚心)两个穴位。此外,可将龙骨、牡蛎弄碎,碾成粉,再用布包上,涂在出汗较多的部位。临床上还会将等比例的五味子、五倍子磨成粉,用浓度为70%的酒精调成糊状,抹在肚脐上或耳后,用保鲜膜或塑料袋包裹,然后用胶布固定,24小时换一次。

  总之,汗一般都是虚性的,或者虚实夹杂。所以,通过固涩,比如吃酸性的东西来固涩止汗,可能对容易出汗的人有帮助。
 

  • 对症检查,查必要项目,提供规范检查结果,拒绝虚假结果
  • 对症施术,做必要治疗,采用规范治疗手段,拒绝过度治疗
  • 对症开方,用必要药品,实施规范用药标准,拒绝盲目用药
  • 明确定价,做惠民医疗,推行国家规范价格,拒绝高价医疗
  • 崇尚医德,以卓越服务,执行规范服务流程,拒绝天理漠视